市場周邊亂擺賣現象,已經成為梧州市市場及周邊秩序管理的一大頑疾,雖然市政、城管等有關部門屢屢治理,但屢屢死灰復燃。如今,隨著市場周邊新建小區及居住人口的增加,市場容量卻沒有相應擴張,市場周邊亂擺賣現象已經對市民的正常生活、市容環境建設管理造成了很大影響。老大難問題根源何在?為何市場周邊擺賣亂象久治不愈?“編外”菜市場何日休?
日前,民盟梧州市委會有關負責人與本報記者、市民代表一起到市內幾個擺賣亂象突出的市場進行實地調研、采訪,為屢治屢亂的市場擺賣亂象“把脈”。
“老大難”亂象從未休
12月4日上午10點,在豐業紫荊花園小區車庫出入口對開路段以及怡景市場周邊,不少流動攤販陸續“駐扎”,售賣各種蔬菜、家禽、魚類的攤販各自“占地為營”,除道路兩旁擺滿菜攤子外,不少攤販們更在道路中間自行開辟另一塊擺賣點,使得原本就不寬敞的道路更為擁擠不堪,附近小區的車輛出入受到嚴重影響,行人根本無法正常通行,造成安全隱患,而不少流動攤販所到之處,留下大量菜葉污水,成為一大市容頑疾。菜市場對出的人行道變成“編外”菜市場,已經成為了梧州不少菜市場的一大“特色”。
民盟梧州市委會副主委梁廣輝告訴記者,他對怡景市場周邊的擺賣亂象關注已久,他認為,市內一些市場,如怡景市場、新興市場、大東市場等周邊存在的亂擺亂賣已成為一個“老大難”問題,相關部門曾多次整治亂擺賣問題,為何屢治屢亂?問題的根源何在?
“對于市場管理,我們應具有前瞻性,如何從這些舊市場的亂象中吸取不足,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預測新市場發展趨勢并重新建立完善規范的市場秩序,解決民生熱點難點問題,是這次調研的主要目的。”
相關部門溝通管理“不給力”
采訪中,梁廣輝提出假設,市場的容量布局無法承受攤位數量之多,是否會成為集貿市場亂擺亂賣現象的原因之一。
隨后我們來到怡景市場內進行走訪,發現市場內攤位不少,但租的不多。不少空置攤位與“編外”市場相比,市場內顯得冷清不少。許多經營戶對市場周邊的亂擺賣現象怨聲載道。“如今到市場內買菜的人越來越少,我們每個月的收支難以維持平衡,一些租戶已經退租,將菜攤子搬到外面擺賣。”經營戶楊奇說。
怡景市場的管理方梧州百佳市場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往市場在春節高峰期間依然能承受多個攤位同時擺賣,而就市場周邊亂擺賣問題,他們曾多次向市政、城管等部門反映,經過治理后曾有所好轉,無奈擺賣亂象一再反彈。
市場內仍有空置攤位,說明市場仍有容納能力,是否可合理布局加以利用?亂象在治理之下曾有所緩解,為何不能持之以恒常抓下去?梁廣輝認為,亂擺賣現象已成為一個惡性循環,流動攤販摸到執法者工作規律,與有關部門玩起“貓抓老鼠”游戲,導致亂擺亂賣現象屢禁不絕;市場布局規劃的滯后跟不上發展的速度,形成“市場內空置,市場外堵塞”的現象;同時,經營管理者與有關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溝通,在管理上無法接軌,都是產生亂象的原因。管理上相關部門看似“多管齊下”,但多頭管理下的“各自為政”卻使得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對此梁廣輝建議,相關部門充分溝通“齊抓共管”,才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亂擺亂賣現象的出現是在管理上出了問題,因此市場經營者應轉換角色,引導消費者及擺賣者共同遵守市場秩序;充分利用現有市場的資源,借鑒其他城市的有效措施合理布局;政府及有關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問題的認識,與經營者、小區管理者、市民共同探討合理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默認這種亂象的存在,將治理亂擺亂賣的切入點從“趕”轉變為“管”,這樣,市場亂象或許可能根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