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市民朱小姐想買一雙合適的冬靴以御寒,但走進商店,架上打折后仍需900多元的靴子讓她望而卻步。物價上漲,使得冬衣、棉被等看似必須且平常的御寒物品竟成為百姓心中的“奢侈品”。
????部分商品漲幅達15%
????毛衣是廣大市民冬天御寒的必須品。昨日,記者在國泰商場內多家出售毛衣的店鋪內了解到,毛衣的“起步價”已從去年的三四十元漲至五十元。而這還僅是一些材質較低、款式較舊的毛衣的價格,一般市民喜歡的羊毛衣或款式較好的毛衣,其價格均在百元以上。大衣外套在冬天中出現的頻率也很大,但現時動輒七八百元的外套并非每個人都舍得買。而羽絨衣的價格則普遍突破千元大關。
????據南城百貨錦泰店百貨區經理禤瓊花介紹,今年秋冬百貨商品大部分的價格都比以往同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總體的漲幅為10%~15%。其中,鞋類商品漲幅較大。如去年店內靴子的均價在1600元左右,但今年已經升至1800元甚至接近2000元。
????禤瓊花表示,商家供貨價格上調是導致零售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因此很多商家受制作成本漲價的影響而調高商品的供貨價格。
????“炒棉花”推高棉被價格
????今年下半年,國內一些城市出現了“炒棉花”的群體,棉花價格上揚,冬季市民所需的棉被價格也因此受到影響。記者在市場上了解發現,市內棉被價格每市斤從13元到25元不等。雖供應充足,但不少商家均表示,今年以來,每一次進貨時棉被的價格都不一樣,常常是“一次一價”,且價格越來越高。
????南城百貨錦泰店銷售棉被的人員說:“這一次的進貨價比上一次貴了5元。”此時,店內棉被的價格已經漲到25元一市斤。
????增設御寒物品幾成奢望
????衣服、棉被等生活用品的價格上漲對于低收入群體而言更是雪上加霜。據民主社區負責低保戶工作的副主任張家玲介紹,為了保障低保戶在物價上漲時期的生活需要,低保補差金額已經作出了上調,從255元增加到300元。但45元的增長額僅是杯水車薪,扣除了日常生活的必要開支外,低保家庭想增設一些冬天御寒物品幾乎不可能。
????張家玲告訴記者,前段時間社區幫助一批低保戶申領了一些棉被和衣服,那些沒能得到救助的低保群眾則需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御寒問題。
????有市民提出想要將家中的舊棉被、舊毛衣等御寒物品捐助給有需要的民眾。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出于衛生情況的考慮,民政局和救助站并不接受市民捐贈的舊衣物。如果市民真想要捐贈,可將經過衛生處理過的衣物或棉被送到所屬社區,由社區轉交給低保戶等有需要的民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