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林麗芳 通訊員 黃筱強)去年蒼梧縣一農民發現萬年野生稻的消息傳開后,蒼梧縣的野生水稻引起水稻專家的關注。為了保護蒼梧縣的野生稻,12月8日,由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實施,中國農業部(MOA)執行的“農業野生近緣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CWRC)蒼梧縣推廣點正式啟動,這標志著蒼梧縣野生稻已經受到世界的關注。
蒼梧野生稻得到保護
??? “農業野生近緣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在全國共有61個點,項目于2007年正式啟動,執行期為6年。
??? 雖說項目在全國有61個點,但是針對藥用野生稻的試點在廣西只有3個推廣點,1個示范點。蒼梧縣推廣點12月8日正式啟動,計劃在2012年3月完成。該項目重點是對水稻、小麥和大豆野生近緣植物進行保護。
??? 蒼梧縣的野生近緣植物主要是野生稻。野生稻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它是栽培稻的祖先,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在蒼梧縣的野生稻全部為藥用野生稻,現有的43個野生稻點分布于8個鎮23個村,分布總面積超過70畝。
??? 蒼梧縣農業局種子推廣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當地人稱它為“雀谷”,一般長在河溝、水塘邊有水的地方,有節、有芒,谷細、米長,看上去“似禾非禾”,每當秋末結實后,成為鳥兒的食物,所以成為“雀谷” 。野生稻生長周期較長,一年一熟,每年3月間開始生長,一直要到10月下旬才能成熟。
??? 隨著“農業野生近緣植物保護與可持續利用”項目在蒼梧縣啟動,蒼梧縣政府在保護野生稻和解決農民出路問題方面做出調整。一方面建立養殖小區,發展養殖業提高農民收入,另一方面通過發展沼氣解決燃料問題,減少農民砍柴量,保護野生稻周邊環境。
野生稻的價值
??? 藥用野生稻的價值體現在哪里?是否真的有藥用的價值?記者采訪中國野生稻專家、廣西農科院水稻所長陳成斌教授。原來藥用野生稻只是一個名稱,中國有3種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藥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其中,藥用野生稻是最具有研究價值的資源,它具有多種優良性狀,如:耐冷性、抗稻葉瘟病、稻穗瘟病、稻白葉枯病、褐稻虱、白背飛虱、稻癭蚊等抗性。藥用野生稻豐富的、優良的性狀,都是水稻多目標育種的寶貴抗源,也是基因工程研究的重要物質基礎。而去年9月,蒼梧縣一位農民發現的萬年野生稻,成了研究古代水稻的“活化石”。
??? 野生稻作為科研作物,似乎與廣大群眾沒有關系,其實不然。“我們總得吃飯,我們的子孫總得吃飯,野生稻在糧食增產方面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目前,廣西在利用野生稻研究方面處于全國領先地位。通過野生稻的基因的利用,廣西研究出了博優903、博優258等優良水稻品種,給農民種植水稻帶來了增產。”陳成斌說。
建立野生稻保護區
??? 1978年到1982年,我國進行了一次野生稻普查,當時記載現蒼梧縣所轄12個鎮中,有9個鎮25個村45個點存在野生稻,同時也證明了蒼梧縣是藥用野生稻遺傳多樣性分布中心、起源中心,是廣西藥用野生稻分布最東部地區。除了蒙山縣外,梧州市其他縣市區都有野生稻分部。雖然分布廣,但是野生稻目前的狀態堪憂。據陳成斌介紹,1982年的統計數據表明,當時梧州共有209點存在野生稻,而目前只剩下82個點,也就是說,減少了60%。
??? 隨著社會的發展,野生稻賴以生存的沼澤地、池塘、大溝被填平,野生稻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或徹底破壞。
??? 保護野生稻的最好辦法是建立保護區。據陳成斌介紹,目前,國家在保護野生稻這種國家二級珍稀保護植物方面主要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在原地建立保護區;二是異位保護,通過人工移植和收集種子保護。據了解,今年在岑溪市建立的野生稻物理保護區已經完工,目前等待驗收。
??? 對于沒有建立保護區的地區,陳成斌希望通過宣傳等方式,讓村民自發保護野生稻。
??? 相關鏈接:在世界范圍內發現的20個野生稻種中,迄今在中國僅發現3種,即普通野生稻、藥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分布范圍南起海南省崖縣,北至江西省東鄉縣,東起臺灣省,西至云南盈江縣。
??? 藥用野生稻主要在廣東、廣西、云南三省(自治區)。為多年生植物,喜溫而不耐炎陽,喜濕而不宜深水,耐肥,適于酸性土壤,一般生長于蔭蔽濕潤而腐殖質豐富的山谷溪水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