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條相對成熟的線路
“這兩天降溫,黃山可能要下雪,這樣被抓的幾率變小,但是景色卻讓你不后悔的。”這是當初在微博上傳出的“登山召集帖”。不少網友認為,復旦學生選擇去野黃山,不進入風景區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逃票省錢。
然而,登錄復旦日月光華BBS戶外運動版塊,最早有關“野黃山”的網帖出現在11月26日,盼盼在帖子中說,“團了睡袋之后,總歸是想要操練一下的……于是今天就找了下黃山地區的等高線地圖,討論下野黃山的模式吧。”
在這個帖子中,盼盼還列出了野黃山的7條普通路線,2條速降路線和穿越東海西海的豪華套餐,并標明了各個路線對體力、經驗的要求,以及當地向導的個人聯系資料等。因此,為逃票而盲目戶外的說法并不成立。
而盼盼早前接受采訪時表示,此次戶外計劃最早開始是清涼峰,后來出于種種考慮,決定放棄清涼峰轉向黃山。
而沒找向導的解釋是,盼盼曾找過三個向導,但沒成行。此外,“黃山東海大峽谷穿越路線”比較清晰,每年有很多支隊伍去徒步,是黃山五大穿越路線中最成熟的兩條之一。
事發后,有網友開始對登山隊的線路、裝備和經驗提出了質疑,歸結為“一群智商高實戰低的學生,不懂戶外就別害人。”
據了解,在這個隊伍里,7人有10次以上的戶外經驗,7人有一次以上戶外經驗,并有1人在2009年走過黃山同一條線路,有4個人是沒有經驗的新人,但經過了體能考量。
隊伍中的公共裝備包括1:50000的高精度等高線地圖,Garmin 60CSx(GPS)。18個人,配備了睡袋、沖鋒衣、軟殼、登山鞋、登山杖、頭燈、手電、雨衣等戶外用品。在出發前,按照戶外慣例,購買了專業的戶外保險,并把各類資料交給了緊急聯絡人。
“復旦隊伍選擇走這條線,從召集帖上看,事先也做過一些準備,但隊員們心理方面并沒有準備好。壞天氣,行動遲緩,無法走完既定行程,對老驢來說可能只意味著麻煩一點,不能按時下山。”
戶外網站“磨坊”的一位曾走過野黃山線路的網友分析道,“對新驢而言,自我感覺可能很嚴重,如果領隊沒有及時發現并疏導,心理崩潰的情況下一定會有人尋求外界援助,哪怕這種援助遙不可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