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梁燕如)從12月27日開始,新興市場在外圍路段劃分了停車區域,所有的通行路口設置了路障,市民的機動車禁止駛進市場。在不同區域劃分了肉菜、水果、干貨等直銷點,新興市場秩序井然,市民驚訝地表示,新興市場原來也可以整齊有序。
新興市場“煥然一新”
12月29日,記者在市民買菜高峰的時段來到新興市場,發現長期以來的臟亂舊像如市場周邊路段濕滑,三輪車、自行車擠在一起,急促的喇叭聲夾雜市民的討價還價聲,商販一浪高過一浪的叫賣聲……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市場外的停車區域內,零星地停放著數輛機動車和自行車,市民悠閑地在寬敞的道路上行走,商家經營有序,無亂擺賣現象。
在農民直銷區,一位來自長洲鎮的林姓菜農告訴記者,她以前都是在路邊擺攤做生意,但由于阻礙交通,常被“驅趕”,如今安排了固定直銷店,做生意也安心了。
部分受訪的市民和商家表示,新興市場設置了路障后,市場規范有序,市民購物和商家做生意的環境都變好了,希望管理部門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維持治理成果。
路障設置“忽略”了人性
新興市場在各路口都設置了路障,其中,供商家貨車進出的路口欄桿設置較低矮,現場有管理人員把關通行,供市民進出的路口欄桿設置全部是固定的水泥柱,且約1米高,間隔約半米。
記者現場看到,許多市民進出路口時,不得不側身,而一些市民買菜用的手推車幾乎無法拉過欄桿。一些懷抱嬰幼兒的市民小心避讓欄桿,以免撞到小孩,幾個穿著較多衣服的孕婦穿過路口時要十分留心。記者在菜農直銷點的路口看到一位拄著拐杖的老人,她因為腿腳不便,許久都無法抬起腿跨過不到半米高的低矮欄桿。
市民劉貴雄表示,市場設置的路障應該全面考慮各類人群的特點,管理部門應該將欄桿的高度調低,間隔放寬,便于老弱病殘等人群行走。此外,路障的設置也應該充分考慮安全隱患,在發生突發性事件時,應確保市場內的群眾都可以安全及時地逃生。
路障設置“冷淡”了生意
商家對路障的設置也有怨言。
在葉菜直銷點,一位菜販表示,路障設置前,他日均銷售青菜約350公斤,設置路障后,日均銷量約為150公斤,“路障太多,市民買菜不方便,人流量減少。”而一位銷售硬菜的老板則表示,路障設置過高,商家搬運貨物更費力,且可允許貨車進入市場的時間過短過早,貨物根本來不及送到檔口。
記者隨后走訪了肉類、水果、干貨等商鋪,受訪商家均表示,路障設置后,市場的路“不通”了,人流量銳減,銷量略有下降。某米鋪的老板抱樂觀的態度表示,現階段,只希望市民盡快適應新的購物環境和秩序。
不少商家建議,市場管理部門在整頓市場秩序的時候,應該考慮買菜量大,需要利用摩托車運載的市民,給他們提供便利的采購條件。此外,要完善停車區域的安保措施,讓市民停車后可以放心購物。最后,要調整路障的高度和寬度,便民的同時,也方便商家搬運貨物,也利于挑菜籃賣菜的流動攤販進入賣場。
相關連接
有網友于零距離問政曝新興市場周邊八個出入通道全部安裝鐵樁,影響市場內商店進貨且阻塞消防通道,唯獨留下某新開大型超市出入口,直指此舉在幫超市打壓其它商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