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祝琳)春節前,置辦年貨成為不少家庭的頭等大事。昨天,記者走訪市區各大年貨市場發現,各式散裝糕點、糖果、小吃等賀年食品大受歡迎,但不少散裝或自制食品由于包裝簡陋,缺少應有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標簽,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在兩廣市場和鴛江麗港的“年貨一條街”,記者發現瓜子、糖果、蜜餞、油炸食品等年貨大多是“裸賣”,找不到任何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廠家等標識。個別店鋪緊鄰煙塵滾滾的公路或人來人往的街道,在售的食品毫無防塵遮蓋。而有的商家在銷售無包裝即食的食品時,并未佩戴口罩、手套、帽子等防護用品,有時為了招攬生意,還任憑顧客直接用手去挑揀或試吃,衛生狀況及新鮮程度令人擔憂。
????“這些散裝的干果、油炸食品是什么時候生產的,外包裝什么信息也沒有,我怎么知道有沒有過期啊?”在兩廣市場某食品銷售店,前來采購年貨的市民何慧英向店主反映到。但店主只是簡單回復一句“這些都是新進的貨,應該是新鮮的”,卻說不出產品的具體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在新興市場,一些經營者用手推車把家庭自制的年糕、粽子及油炸食品推到市場周邊銷售,但此類年貨食品同樣沒有規范的外包裝,生產日期、保質期等相關標簽更是無處可尋,消費者很難知曉食品的新鮮程度及質量情況。
????在市區幾家大型超市,散裝年貨的銷售雖然相對更為規范一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在河西某大型超市里,一些直接入口的葡萄干、話梅、魷魚絲等食品并沒有按規定裝在帶蓋容器里銷售,而是完全敞露鋪放在貨架上“任君挑選”。此外,由于散裝食品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產地等信息大多印制在出廠時的大包裝上,而超市在售的散裝食品小包裝上幾乎找不到生產信息,由于每隔一段時間貨品的補充,一些過期的散裝食品很有可能混在新鮮的食品里繼續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