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有三急,由于在戶外找不到公共廁所,不少人往往前往住宅區的圍墻下就地解決,也造就了一個個臭氣熏天的“墻邊尿點”。浦東新區花木社區世茂湖濱花園小區近來“逆向思維”想了一個辦法——原先對內的廁所現在對外開放,非業主也能找到如廁的地方。社會學專家認為,政府職能部門也可與社區合作來掌握信息,解決“尿點”這一城市治理難題。
????小區內外“尿點”頻現
????“早上七八點,小區外面的司機最多,有時會達十幾輛。”小區保安負責人老周稱,每天上班高峰時,小區門口總會有出租車或私營車輛等在小區門口。因為來得早,司機們大多吃著豆漿饅頭候客,過不了多久內急,就會趁四下無人之際下車,貼著圍墻解決問題。加上不遠處有一個公交站點,自有人開了先例后,好幾段圍墻的墻角就成為路人和司機的固定如廁場所,墻內綠樹成蔭,墻外臭味襲人。
????小區居委會書記刁洪介紹,業主有不少都是由私家司機接送上下班的,早上高峰期間司機們“如廁”的問題曾令他們頭疼不已。由于沒有衛生間,司機們紛紛到住宅樓的墻角下開辟“場所”。10號樓門前空地較大,停放的商務車也較多。時間一久,這幢樓的墻角、樓道也成了約定俗成的“尿點”。雖然清潔工每天都要清理,但現場依然能聞到騷臭味,而樓道的墻角處還留著一處處尿跡。
??????門衛室設立對外“用廁點”
????居委會工作人員稱,之前并非沒有想過辦法,小區物業曾令保安巡查重點區域來制止這一不文明行為,但收效甚微。
????既然路人和司機總要找地方解決,那么“抓現行”不如“給方便”。在與小區物業溝通以后,居委決定開放小區的兩個門衛室,以及6號樓、8號樓以及10號樓等有廁所的場所。筆者在小區圍墻外發現,“墻邊尿點”較密集的地方每隔幾步路就貼有引導標識,寫明“禁止大小便,門衛有廁所”。而小區內的“墻邊尿點”處同樣貼著告示指明廁所方位。
????業主梅女士提出,這會不會降低小區的安全系數?刁洪對此表示,業主可以完全放心,兩個門衛室的廁所專門向小區外的出租車司機和路人開放,不會進入小區范圍;而住宅樓內的廁所則提供給早晚接送雇主的司機,這些人原本便已接受過認證。兩者有所不同,是建立在小區安全基礎上的。
????職能部門可提供公共服務
????小區內外成為“尿點”如今已成為社區管理面臨的普遍問題。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胡守鈞教授認為,小區內外的公共管理事務,單純地制止是很難有成效的。拒人千里之外,特別是惡意詛咒、攻擊的標語對問題的解決并沒有什么幫助,還不如利用現有資源來疏導小區存在的矛盾現象。
????此外,胡守鈞提出,有關職能部門不妨到各小區做一些調查,掌握小區“墻邊尿點”的情況,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增加小區外的公共廁所。同時其它小區也可效仿“方便用廁點”的做法,在門衛處開放廁所,既不影響業主利益,也能提供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