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市民會發現,如今活躍在各行各業一線的勞動者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年齡普遍在18歲至30歲,穿著時尚,留著流行的發式,不時地從包里掏出時尚手機。他們就是近年來引起社會普遍關注的新生代務工人員。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我市制造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服務業等行業,都活躍一批新生代農民工。與老一輩打工者相比,他們對工作的期待卻大不相同,除了工資、福利待遇,他們更關心企業是否能有活躍的企業文化、寬松的工作環境,以及溫馨的人文關懷,是否能讓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自我增值為自己加“工資”
????與老一輩農民工相比,新生代的務工者除了工作,他們還想長見識、尋機會,注重自我發展。蒼梧縣沙頭鎮橫坪村高耀坤的經歷就有一定的代表性。2月22日上午,他來到市工業園區一家服裝企業前應聘車縫工,雖然只有26歲,高耀坤已打工七八年了。剛開始那幾年,他先后在梧州市的酒店、KTV打工,月薪只有600元。2008年,他開始學習機械操作,在廣東東莞市麻涌鎮一家玩具廠打工,月收入1000元。半年后,高耀坤發現自己經常咳嗽。得知是車間空氣差所致,高耀坤就在家人勸說下辭職了。
????2009年,高耀坤回到梧州,在一家針織企業找了份差事。當時,月收入1100元,除正常上班外,一天還要加幾個小時班。不僅如此,住宿的條件也不盡如人意。干了一年后,高耀坤又重新找了一份制衣工作:月收入是1300元,包吃住。不過,這個廠要經常加班,一天工作10個小時左右。
????現在高耀坤每天工作時間依然是11個小時,回到宿舍后他就抓緊時間充電,花上2個小時看看行政管理、服裝市場類的書籍。
????談到未來,高耀坤擔憂自己的年紀漸長會被淘汰。他說:“打工不是長久之計,難道能干到40歲?我希望多學幾門手藝,等經驗、年齡、技藝方面條件成熟時,到梧州市或外地創業。”
????渴望融入城市生活
????像高耀坤這些接受過初中、技工等教育的“80后”、“90后”務工者,他們越來越重視工作環境、生活質量乃至精神生活。互益紡織公司總經理助理林創杰稱,他們企業用工的平均年齡在20歲到25歲之間,其中60%的工人是80后,30%是90后。
????林創杰又稱,以前的工人只要工資高就不會提別的要求。現在80后、90后的人,還關注工作、生活環境、文化生活,注重情感、社會、精神的需求。
????員工在變,企業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也在變。現在我市的企業負責擺攤招工的全是青春靚麗的女子,因為一些應聘的男子會問:“你們廠里有沒有靚女?不然工作不好玩啊”。
????“這些20來歲的年輕人,腦子靈活,精力旺盛,常常不能踏踏實實地干活,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鬧情緒,甚至辭職。”岑溪市新鴻基陶瓷公司總經理黎富華說。
????記者發現,現在的農民工,會通過“跳槽”摒棄社會認同低、勞動強度大、工資報酬低,企業福利差等“不開心”的工作。“很多80后、90后打工者根本不愿意加班。”林創杰稱,針對這種表現,企業也在逐步改變管理方式,不再強迫員工加班,是否需要加班,讓員工自由選擇。
????“80后”、“90后”的農民工們渴望成為“城里人”。他們希望能夠享受與城市人一樣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寶嘉公司24歲的生產線組長徐品說:“40歲以后,在城市里很難找工作,我們只能回老家,因為我們在城市什么也沒有。”
????采訪中,盡管不少招聘企業都認為提供就業條件已經很不錯,可乏人問津的求職狀況則更能體現出新一代農民工的意愿。招工難只是一個表象,但背后折射出的問題,卻值得用工企業和相關部門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