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車難”,對于在梧州市區開車的人來說,這一感受正越來越強烈。而事實上,這已不僅是駕車人士的感受,更是城市管理中日見緊迫的新課題。公共停車場和小區停車設施不足,將大量的停車壓力引到公共道路上,擠壓了路面通行能力,使道路交通安全秩序面臨更大考驗。
公共停車場被挪作他用
據公安交警部門統計,目前梧州全市機動車保有量已超出40萬輛。在市區,汽車保有量已將近2萬輛,今年以來平均每天新增的數量達到86輛。
近年來,在招商引資和休閑旅游事業的發展和帶動下,外地來梧車輛也在與日俱增。有關數據顯示,每到周末及節假日,從周邊縣市和廣東各地進入梧州市區的車輛就成倍增加。
然而,我市現有公共停車場不到十個,而且沒有一個上規模的停車場,停車壓力非常大。各大商場如夢之島、太陽廣場、南城百貨、國泰等均配建有停車場,但停車位大多只有50~80個,一到周末及節假日就車滿為患。今年春節期間,鴛江麗港可容納150輛車的外灘停車場都不夠用。
交警部門有關人員表示,不少商場、酒店和公共活動場所的停車場(庫)配建并沒有達到相應的規定標準,有的將停車場面積減少、挪作他用,有的壓根就沒有配建停車場,公共停車場停車位普遍不足。
小區配建不足致車位緊缺
我市現行的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中明確,自2005年6月以后規劃建設的小區,要按照每戶業主0.3個車位的標準來配建停車設施。不過據有關部門調查,部分小區并沒有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建設。
一些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表示,不少開發商當初建造樓盤時,對小區的停車場配建或估計不足,造成停車位供不應求。如恒祥小區現有住戶1145家,汽車停車位只有197個。由于停車場無位可停,不少人只好將車停在小區外的路邊,擠占了市政公共道路資源。
停放在路邊過夜的車輛容易被盜,車輛失竊時有發生。住在山水華庭的楊先生感嘆,現在真是買車容易停車難,他每天晚上都要和其他車主爭搶一個位置不那么偏、安全系數稍高一些的路邊停車位。
小區車位少,價格就高,這也是造成小區停車難的原因之一。近年來,小區停車位的價格不斷攀升,一個車庫普遍漲到十多萬元,讓部分住戶望而卻步。
路邊停車只是權宜之策
為緩解停車難,市政和公安交警部門在各個路段劃出了大量的路邊停車位。交警支隊有關負責人介紹,其實按照有關規范標準,城市停車場各類泊位比例應為配建停車泊位:公共停車場泊位:路邊停車泊位=13:6:1。我市目前大比例的路邊停車位只是權宜之策,長此以往很容易擠壓到道路通行能力,帶來巨大交通安全隱患。
記者觀察發現,路邊停車引起的交通混亂和堵塞,以及違規現象已經有所顯現。部分車主為了貪圖方便和免交停車費,將路邊的免費停車位當成自己的專用車位,長期“霸占”。新興路、蝶山路、西江路、文化路等主要路段的路邊停車位從上午9時開始就基本停滿了,不少車主都是在附近工作和居住的。
中午和晚上上下班、吃飯時間,車輛大增的時候,在上述路段尤其容易造成交通混亂和堵塞。這時候搶不到車位的車主沒辦法,只好將車停在黃線外,形成亂停車現象。因此被交警處罰的黃女士無奈地說,她也是“被迫違章”。
河東將建大型自動化停車場
對于停車難問題,市民各有說法。有市民希望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道路實際情況,設立更多的臨時停車位,緩解停車壓力。也有市民指出,解決問題的根源還是開發商和城市規劃要有遠見,對停車場和停車位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近年來多次聚焦停車難問題,提出我市應統籌考慮、長遠謀劃,將停車問題納入城市規劃建設的總體范圍,努力做到凡涉及群眾能夠到達的公共活動場所都應當修建供社會車輛停放的場地。
有關人士建議,對車輛的停放實施統籌收費,且路外停車場比路內停車點的收費便宜,將大量的車輛引入地下停車場、公用停車場,以緩解路內停車壓力,提高道路通行力。
市住建委最近擬出了關于我市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和車輛停放管理暫行辦法,對公共停車場和小區配建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作出具體規定。住建委規劃管理科科長黃堅表示,我市正計劃在河東建一個汽車停放量不少于300輛的大型機械式自動化停車場,目前設計方案已定;河西公共停車場點的規劃也將逐步推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