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北京3月3日電(記者余曉潔 程士華 廖翊) “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蘋什么”“糖高宗”“油你去” ……“菜籃子”里蹦出的一連串“漲”系列,一頭刺激著中低收入群體的神經,一頭牽動著全國人大代表的心。代表們呼吁:民以食為天,調控物價要從穩定老百姓“菜籃子”做起。
央行最近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近74%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滿意度創11年來最低。新華網2011年“兩會”調查顯示,“穩定物價嚴防通脹”成為老百姓最關心的話題。
讓老百姓焦慮不安的“菜籃子過山車”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供需關系?人為炒作?中間環節加價?事實上,去年以來菜價上漲過程中,市民多掏的錢,并沒有流入農民的口袋。
“菜籃子”民生早已成為人大代表調研的重點內容。代表們在調研中發現,成本上升、分配制度改革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會對物價上漲產生長期影響。調控物價,穩定“菜籃子”將是一場“持久戰”。
“當前我國穩定物價形勢嚴峻,價格上漲影響已從基礎農產品擴散到食品制成品和非食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居高不下。”辜勝阻代表表示。
代表們注意到,與“漲”聲一片對應的是政府不斷加碼的“菜籃子”調控。“打擊投機”“投放儲備”“國十六條”“補貼、限價”等一系列調控物價“組合拳”初見成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在接受中國政府網、新華網聯合專訪時表示,不會允許物價上漲而得不到遏制。
代表們建議,進一步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和投入;加快推進農業規模化、產業化經營,降低務農成本、增加農業效益;厘清農產品價格走勢的機理,合理調控農產品價格水平;尤其加強農業產后服務,治理農產品流通銷售環節,防止農業效益更多流入非農環節;提高居民收入,增強工薪階層抗通脹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