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我國實施“四免一關懷”艾滋病防治政策以來,防治艾滋病各項措施得到較好地落實,更多的感染者被診斷,更多的病人得到治療,防治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并得到國際社會廣泛贊譽和國內人民群眾的充分肯定。然而,我國艾滋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遠,面臨嚴峻形勢,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形勢更加嚴峻。
????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報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數排名前五位的云南、廣西、河南、四川、新疆占全國報告總數的 69.7%。除河南省由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采漿污染事故造成艾滋病大范圍流行外,其余四省、自治區都是由吸毒引發艾滋病疫情,通過性途徑蔓延擴散,而且,主要受害人群集中在少數民族地區、集中在少數民族人群。在新疆,維族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數占全疆總報告數的80%;在四川,彝族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數占全省報告總數約60%,而涼山州布拖縣,彝族一般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超過6%,成為非洲以外在一般人群中發現感染率最高的地區。
????由于種種原因,在民族地區、民族人群中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難度很大,疫情仍在繼續蔓延擴散。如新疆和田地區維吾爾族占96.3%,報告艾滋病感染人數在過去幾年持續上升,從2005年前每年新報告感染者不足20人,上升到2008-2009年每年新170-175例。如果不盡快采取強有力措施遏制民族地區艾滋病疫情蔓延,過去幾十年民族團結和發展的成果,可能會因為艾滋病的流行而被吞噬。
????艾滋病高比例地影響著少數民族同胞,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毒品危害。受艾滋病影響最重的幾個少數民族地區,不僅是艾滋病的重災區,也是毒品危害的重災區。這些地區的艾滋病流行主要是由吸毒人群引入,然后再由吸毒人群向其他人群傳播,在當地造成更大范圍擴散。如云南省德宏州,總人口約110萬,1989年僅僅報告了146例吸毒者感染艾滋病,20年后,德宏州約有2萬多人感染艾滋病,涉及到工人、農民、干部、戰士、教師、醫生、警察等各行各業。早期疫情出現后,控制不力,也是造成疫情蔓延的重要要原因。
????二是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風俗和民族文化,在某種程度上不利于控制艾滋病疫情。一方面,受“共享文化”的影響,少數民族吸毒者在一起吸毒時更傾向于共用注射器吸毒,這加速了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傳播。另一方面,崇尚“自然”的思維方式,使一些少數民族在婚姻和性行為方面沒有足夠的約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艾滋病的傳播。如在云南、廣西、新疆等地,性傳播已經占到當地新報告艾滋病感染者的60%以上。
????三是少數民族地區相對經濟落后、防疫人才缺乏,難以應對突如其來的艾滋病疫情,即使是經濟、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因為經費問題,難以落到實處。例如,針對吸毒人群艾滋病流行,國家在全國范圍內實施了吸毒成癮者美沙酮維持治療工作,這不僅有效地控制了吸毒人群的艾滋病傳播流行,而且還減少了吸毒現象、減少了吸毒引發的相關犯罪,同時還改進了社會治安,促進了家庭和社會和諧。吸毒成癮者每天參加美沙酮維持治療收取5-10元不等的治療費用,雖然比吸毒每天花費幾百元甚至上千元要便宜得很多,但對新疆、廣西、四川等邊疆少數地區的吸毒者來說,特別是對于那些沒有收入來源的吸毒者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很多人因為交不起治療費而脫失。初步統計,全國約有1萬多名吸毒的艾滋病感染者因交不起美沙酮治療費,而從美沙酮治療門診脫失。這些人流入社會后,失去管制,不僅繼續吸毒,危害社會,而且還將把艾滋病向當地更廣大的人群傳播擴散。
????為此,提出如下建議:
????一、中央政府要把民族地區的艾滋病防治作為全國艾滋病防治重點工作給予特殊支持;地方各級政府,特別是多民族的省、自治區,要把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作為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組成給予高度重視,要下決心,狠抓少數民族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同扶貧、禁毒和社會經濟綜合發展結合起來。
????二、要加大民族衛生干部培養,采用短期集訓方式,在短時間內培養一批少數民族艾滋病專業技術人員,從事艾滋病防治工作;從長遠出發,把培養少數民族艾滋病防治專業技術人員作為艾滋病防治長期戰略措施;
????三、對一些特殊群體的有效防治措施落實,可采取國家和省(區)財政支持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管理傳染源,控制疫情擴散。如,為所有感染艾滋病的吸毒者提供免費的美沙酮維持治療。把這些人控制在美沙酮門診,就能夠很好地防止他們在社會上進一步傳播艾滋病疫情。還可在少數民族地區加大推行避孕套力度,經驗證明,此舉可使艾滋病大大下降。
????四、組織、動員民族群眾,積極參與到艾滋病防治斗爭中來。在社區和學校開展大眾健康教育,以本土化的“同伴教育”模式,提高少數民族群眾對艾滋病的認知水平。發揮社會組織在艾滋病防治和關懷中的作用,有效遏止艾滋病在民族地區的擴散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