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化生產水平有待提高
????在實現華麗轉身的背后,我們也應清醒看到自身的不足,加工流程不規范、清潔化生產有待加強、產業附加值低、經濟效應不高等問題也普遍存在于六堡茶加工企業中,成為發展的障礙。
????“由于六堡茶產業目前正處于恢復發展階段,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梧州六堡茶加工企業規范化水平確實比較低?!蔽嘀菔辛げ鑵f會常務副秘書長龍志榮告訴記者,盡管我市已經涌現出了像梧州中茶、梧州茶廠、茂圣等在茶葉標準化生產之路闊步前進的行業標兵,但縱觀整個產業,六堡茶茶葉生產加工方式仍相對落后,小作坊式的小型加工廠依然存在,設備簡陋、工藝落后、機械化水平較低是不少企業存在的問題。
????“六堡茶生產加工秩序確實不太規范?!币晃粯I內人士如是說。據記者了解,借助前幾年普洱茶熱,同為黑茶的六堡茶逐漸為世人所知,六堡茶生產與經營企業數量快速增長,這使得生產加工企業短期內呈現良莠不齊的狀態,一些新建企業在生產條件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就匆匆上馬項目,一些企業甚至沒有自己固定的生產車間,僅靠租用舊廠房和舊倉庫作為車間進行六堡茶加工。
????此外,據來自梧州市農業局的資料顯示,2010年,梧州共有六堡茶生產加工企業24家,在這24家企業中,18家獲得了產品質量安全(QS)認證,3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3家企業取得出口食品衛生注冊(備案)資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早從2007年1月1日起,我國6大茶類和3項再加工茶類,就被列入第3批質量安全市場準入認證目錄。這就意味著,沒有QS認證的茶葉不得在市場上銷售,若不能通過QS認證,茶葉加工企業就面臨著產品無處銷售的困境。同時,作為出口的硬性規定指標,沒獲得出口食品衛生注冊(備案)資格也使得大量六堡茶生產企業邁不出國門,與廣闊的國外市場失之交臂。
????“實行茶葉加工規范化、標準化是六堡茶保證產品安全、尋求產業突破的關鍵點。”龍志榮表示,推進茶葉標準化生產和加工是保障茶葉質量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以現代工業理念謀劃六堡茶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不管是對外貿易,還是國內市場準入,產品質量安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引起廣泛關注,因此,各六堡茶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嚴守行業自律機制,把規范茶葉生產和加工放到關系整個產業健康發展的高度來加以重視。
????專業人才不足也是制約六堡茶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諸多的加工企業中,除梧州茶廠和梧州中茶公司等少數幾家較有實力的企業有專業技術人員外,其他企業基本上都沒有聘請專業的制茶技術人員。在全市近3000名六堡茶從業人員中,絕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目前還沒有與國際接軌的統一檢測標準和鑒定人員,不少從業人員不專業,流動性較強,缺乏相應的茶葉知識,高級人才的缺失日益成為制約產業發展壯大的瓶頸。
????此外,產業研發能力低下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盡管我市在發展六堡茶產業過程中十分關注科研問題,但關注點更多地放在了茶樹繁殖技術的推廣上,而對六堡茶發酵機理、“紅濃陳醇”品質的形成以及茶葉加工創新技術等,由于沒有專門的科研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仍缺乏系統和科學的研究。
????“產業研發能力確實制約著六堡茶的發展,比如六堡茶加工工藝遲遲得不到實質性的突破這一問題,就該得到高度的重視?!蔽嘀菔泄哦αげ铇I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關展波說,目前,六堡茶加工企業基本還是沿用傳統的農家制作工藝,工序極其繁多,茶葉壓制成簍后還需進倉晾置陳化,至少半年后方可形成六堡茶紅、濃、醇、陳的品質特點,而要達到更好的茶品則需陳化兩年以上。如果嚴格執行這樣的加工工藝,企業就必須投入充足的周轉資金,而對于絕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的梧州六堡茶企業來說,盡快銷售出產品以便回籠資金才能進行下一步的生產。
????“如果能深入研究六堡茶的發酵機理,找尋出一條既能保持優質茶品又能大大減少陳化時間的加工技術,那么,現在市場上以新茶冒充陳茶的不規范現象將會大大減少,對于企業的發展壯大來說也是一個福音?!标P展波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