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梁燕如)一直以來,料理牛肉以遠低于生鮮牛肉的售價吸引了一批消費者。近日,外地一些不良商家,用“牛肉膏”把豬肉變身“牛肉”來銷售的新聞被媒體曝光后,許多市民開始對梧州市場上銷售的廉價料理牛肉產生質疑。網友“02.30”近日在梧州零距離網的“零距離問政”板塊中,也向市工商部門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市場里有很便宜的料理牛肉賣,這些料理牛肉會不會是摻了病死豬牛肉,或者只用一些豬肉,加點“牛肉膏”制作而成?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像網友“02.30”一樣存在擔憂的市民不在少數。一些市民呼吁,有關部門應該對此類廉價肉類進行嚴格的抽檢,并向市民發布檢查結果。
?市民質疑:
?料理牛肉廉價不合常理
?近日,記者走訪了市內的新興、怡景、南中、大塘等肉菜市場,發現市場內的冰鮮行都有切片的料理牛肉出售,售價是每公斤20到26元,而生鮮牛肉售價是每公斤40元。如此算來,料理牛肉售價僅為生鮮牛肉的一半,甚至低于豬肉售價。
?俗話說,“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廉價料理牛肉引發了市民對其質量的質疑。市民除了懷疑料理牛肉的牛肉含量,還擔心商家會使用劣質肉加工制作成料理牛肉,或者直接使用添加劑將其他肉類變成牛肉。
?帶著市民的疑問,記者向牛肉銷售的“行家”進行了解。
?新興市場一位經營生鮮牛肉十多年的老板表示,如今牛肉的進貨均價高達每公斤36元,如果料理牛肉使用純正牛肉加工制作,但又只賣26元每公斤,這顯然是虧本經營。
?行家分析:
?原料質量很難說清楚
?在怡景市場,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生鮮牛肉經營者表示,市場上的料理牛肉存在已久,其廉價、免去再加工環節的特點吸引了一批消費者。該名經營者告訴記者,早年,料理牛肉能維持低價銷售,源于商家一直使用瘦豬肉、母豬肉等肉類摻假。可隨著豬肉售價持續走高,部分料理牛肉仍能以低于豬肉的價格出售,“使用什么肉?肉的質量如何?就很難說清楚了。”該經營者十分隱晦地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隨后, 記者以消費者的身份,向部分料理牛肉銷售攤檔的老板打聽制作原料和低價原因。受訪的攤主均明言,料理牛肉的原材料就是牛肉。而低價的原因,不同的攤主就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怡景市場一位攤主表示,料理牛肉的肉源從外地運來,供應量充足,價格就遠低于本地出產的生鮮牛肉。而南中市場一位攤主則表示,料理牛肉使用冰鮮牛肉制作,因而價格較低。
?當記者詢問料理牛肉是不是真的牛肉時,不少攤主都惱怒表示,“買不買隨便,你可以買貴的生鮮牛肉。”而記者注意到,除了料理牛肉,部分商家還銷售料理羊肉和驢肉。
?市民呼吁:
?加強檢查主動公布信息
?走訪中,記者發現,最近已經很少市民購買此類價格低廉的料理牛肉。受訪的市民坦言,近日外地媒體曝光一些不良商家用“牛肉膏”把豬肉變身“牛肉”來銷售的新聞后,他們對市場上銷售的這種相對廉價的料理牛肉,已經產生了擔憂。另有部分市民還擔心,一些小型餐飲店為盈利,會購買此類平價料理牛肉制作成菜式供應。這讓外出就餐的市民多了一份擔憂。
?記者采訪了解到,對于市場上一直都有銷售的料理牛肉,其低價的原因、使用的原材料、經營者如何獲利等問題,有關部門一直沒有向市民公布相關檢查信息。
?因此,部分市民呼吁,畜牧、工商、食監等職能部門應對相應的環節落實監管責任,并建議職能部門主動發布監督檢查結果,為公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釋疑解惑,杜絕有關食品安全方面的謠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