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右手唯一一個手指———拇指和殘缺中指的左手上,印上自己喜歡的顏色,然后使勁地按在涂了底色的畫紙上,一雙特殊的小手最終繪就一幅特殊的畫作———一張布滿月亮、太陽的抽象畫。這幅特殊畫作,花了五歲半的吳振能一整天的時間?!爱嬜鳌辟浻鑼ο笫菂钦衲苎劾锖托闹械哪赣H黃少蘭。
????自2007年開始,在市福利院九戶“新和家園”、“愛心村”的模擬家庭中,38名孩子和志愿者們組成了九個家庭,其中,吳振能與其他三名小朋友成為志愿者黃少蘭及其丈夫的“孩子”,他們組成了一個溫馨的小家庭。在這個家庭中,“媽媽”黃少蘭和“爸爸”鄭秋生365天住在福利院兩室一廳的房子里帶孩子,平時,“爸爸”在外面打工,“媽媽”每天接送孩子上學、回家,為孩子煮飯。晚上,“爸爸”和“媽媽”一起與孩子玩耍,教孩子們寫字、說話。
????在模擬家庭里,四個孩子年齡在3歲到8歲之間,分別患有腦癱、肢體殘障等疾病。為照顧好這幾個孩子,黃少蘭傾注了大量心血。單是為了教會吳振能和常人一樣寫字,黃少蘭每天晚上都要花費半小時為他按摩手掌和手指,然后自己先用左手將筆畫順序臨摹一遍,再手把手地教吳振能用殘缺的左手寫漢字。就這樣堅持了三百多個日日夜夜后,吳振能現在學會寫阿拉伯數字1~10,學會寫自己的名字和幾十個漢字。
????黃少蘭不但教會孩子們吃飯、穿衣、走路等自理自立行為,還常常發展他們的課外興趣,像活潑愛動的吳振能,黃少蘭鼓勵他跳舞、唱歌、表演小品;像安靜的吳振禮,黃少蘭教他編織毛線,學寫字。此外,黃少蘭還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資為他們加菜、買衣服、帶他們到公園和郊區游玩,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孩子來撫養,用愛心溫暖這些曾被親生父母遺棄的孩子。
????黃少蘭的付出,孩子們看在眼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媽媽”的愛。以前,吳振能在上課時很淘氣,一不順心就“出現”滾地、撞墻等行為,在有了“媽媽”的調教和引導后,吳振能不再隨便發脾氣,他和老師說,他要做“媽媽的好孩子”;看到媽媽蹲著洗菜,吳振能會搬張小凳子給媽媽坐;放學時,看到“媽媽”黃少蘭背著弟弟回家,他主動為“媽媽”拿弟弟的衣服……
????在和睦的家庭中成長,孩子變得很懂事,經常粘著“媽媽”,親近“媽媽”?!皨寢?,你累了,我幫你捶捶背?!?月5日傍晚,當吃完晚飯后,吳振能主動爬上沙發緊靠到“媽媽”黃少蘭身后,為黃少蘭捶背。捶背后他還依偎在媽媽身邊,輕聲地唱起了兒歌《我的好媽媽》。黃少蘭摟著吳振能,笑得很燦爛,她說,這一刻,孩子們懂事的行為令她忘記一切的煩惱,讓她覺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