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臺除了晾衣服之外,還有什么功能?一些人對此沒有充分的認識,利用陽臺進行種養,不僅傷害自己,也妨礙他人,甚至影響鄰居之間的和睦相處。
????筆者就曾經接到過一位朋友因樓下住戶改變陽臺使用功能而發生的投訴。這位姓陳的朋友住在新興三路某小區403房,三樓是平臺,所以三樓的住戶除了陽臺以外,還有一個很大的露臺。
????陳女士入住新居后,在陽臺上種花養草。她想象,如果樓下的住戶也像她那樣,在露臺和陽臺都種上花草,那就有一種人們所說的“空中別墅”的感覺了。但她萬萬沒想到,樓下的住戶入住后,把鄉下的母親也接到城市享福。母子倆都有濃厚的鄉土意識,兒子還對露臺進行“改造”,在露臺砌磚,運來泥土筑起菜園,建起雞舍,還找一個舊水缸把雞糞存起來發酵作肥料用。
????自從樓下的住戶在露臺種生菜、養雞后,陳女士連窗戶都不敢開,房子到處聞到一股雞味。為此,她先是找樓下的住戶交涉,但樓下住戶說,母親在鄉下習慣種菜養雞,且現在物價高,外面的食品又不安全,母親這樣做是為了讓兒子吃上“有機”農家菜,讓他們改變“農村生活方式”,做不到。
????陳女士向小區物管部反映情況,小區物管員多次上門提意見。但樓下住戶說,露臺是購房時就約定由三樓住戶使用的,當時購房合同又沒有注明不許種菜、養雞。陳女士甚至向城監投訴,但城監告訴她,這是小區的內部事情,他們管不了。
????在房價高企的今天,陳女士想學“孟母三遷”不太現實,但天天生活在滿屋都是雞味的房子里,也不是滋味。最后,陳女士只好用感化的方法,一有空就帶樓下的老太太到小區看城市綠化,參觀其他住戶的陽臺,還提供一些花種給老太太種,經過3年努力,終于讓樓下的老太太明白——城市和農村是有區別的,陽臺和露臺不是用來“生存”的,而是用來享受城市的藍天白云、新鮮空氣和鳥語花香的。老太太最終把露臺“農場”變回了花園。
????隨著梧州城鎮化的發展進程,大量農村戶籍的人到市區購房,安居樂業。能夠到市區購房的農民都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但是他們仍然利用陽臺、露臺或小區的空地進行種養,這不僅僅是習慣,更多的是對“城市功能”的認識不足(本報5月4日5版《居民區養豬 合規不合情》曾作報道)。他們普遍認為,如果不利用這些“空地”種養,就是一種浪費,卻不知道對于城市人來說,小區“閑置地”的綠化就是城市功能的一種體現。
????農村有廣闊的活動空間,前院后房,自成一統,種養對環境影響不大,對鄰居的生活更沒有妨礙。但城市到處是“石屎森林”,看似“閑置”的陽臺和小區綠化地,是城市人生活的一個重要空間,它的使用價值是其他空間無法替代的,只有讓“新梧州人”對城市功能有足夠的認識,明白在陽臺種菜、養雞,就等于破壞了自己及他人的生活環境,于自己身體無益,對鄰居也是一種傷害,這樣才能改變“新梧州人”的生活習慣,構建和諧的城市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