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趙洋) 今年是我市三江流域全面實行禁漁期制度的第一年。記者昨天從市政府召開的禁漁期工作總結會議獲悉,禁漁期期間,我市基本實現了“江上無生產漁船、水中無作業網具、市場無捕撈江魚”的目標,禁漁工作初步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農業部從2011年起在珠江全流域實行禁漁期制度,這在梧州漁業管理史上是第一次。據了解,今年4月1日至6月1日期間,我市共向西江投放草魚、鯪魚等苗種37萬尾,并出動執法人員1400多人次,對重點江段不停地開展巡回檢查,共查處非法電魚案件10起,全市沒有發現捕撈漁船下河捕撈現象,禁漁秩序良好。
????珠江水產研究所博士譚細暢介紹,禁漁期制度有力地促進了梧州三江流域漁業資源的保護與科學管理,樹立了珠江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保護的理念。而市水產畜牧局局長趙春寶也表示,禁漁期制度的實施,階段性地降低了我市三江流域的捕撈強度,有效保護了漁業資源,使漁業資源得到了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
????目前,我市在珠江水產研究所支持下,大力開展漁民調查和漁業資源與生態監測工作,為禁漁工作提供科學決策,掌握禁漁制度執行情況和效果,為不斷完善禁漁期制度提供決策依據。談到此次禁漁成效,譚細暢表示,經過兩個月的禁漁,我市江河漁業資源有復蘇跡象。經6月7日至9日監測我市十多名漁民的漁獲物,發現體長8厘米以上的河蝦數量同比明顯增多,而其他漁獲物的數量也同比有所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