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公共財政的意義,就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會資源,用于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以滿足社會公共需要。近年來,我市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同比增幅排全區第三位。基于財力基礎漸趨扎實,市委、市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重要施政目標,充分運用公共財政杠桿,加大對民生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投入,讓廣大群眾更多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果,也讓“民生財政”成為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的“調節器”。
????8月26日上午,在長洲區新興二路小學,工人們將新的課桌椅搬進教室。
????新興二路小學興建于2006年,2009年通過市和城區的財政投入進行擴建,進一步改善了轄區內適齡兒童入學就讀的條件。在民生事業的財政投入中,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是一大重點。今年我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安排中,教育經費的比重進一步提升,達到16.3%。李鴻榮 盧剛 攝
????財政之道,從根本上說就是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財政收入每上一個臺階,都會帶動支出結構相應調整,并在管理上提出新的要求。
????今年上半年,我市財政收入保持穩定、較快增長態勢,一般預算收入同比增幅達37.3%。1到7月份,全市實現財政收入已超過2009年的收入總量。
????財政增收后,公共財力的支配使用成為了焦點。一個普遍的共識是,財政支出大幅度向民生傾斜,進一步加大對民生的支持力度。據市財政局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市財政支出超過51億元,同比增長37.6%。財政支出結構中,民生投入占一般預算支出的68.7%,高出全區比例17個百分點。
????“民生財政”投入覆蓋城鄉
????從今年元旦開始,蒙山縣蒙山鎮洲南村農民莫國寶將可按月領養老金。他享受的這份待遇,來自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而這項制度的建立,直接反映了公共財政的惠農支出增長。莫國寶說:“多年前國家就免了農業稅,農民種糧還給補貼。現在,一家老小都有醫保,老人有養老金,孩子讀中小學不用交學雜費。以前城里人才能享受的好事,現在農民也能沾上邊了!”
????其實,莫國寶所知道的,僅僅是涉及自己利益的“一畝三分地”。在我市,像這樣的民生實惠關鍵詞還有很多,覆蓋范圍從城市到農村。市委、市政府正是運用公共財政這個杠桿,發揮其“四兩撥千斤”的調節作用,讓百姓真正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能夠提供基本公共產品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這樣才有了一筆筆實實在在的財政投入使民眾受惠:
????今年年初,市政府投入專項資金,對公交汽車票價進行補貼,實現群眾“一元公交”的愿望;
????2月,我市新農合確定今年的參合農民人數達243.57萬人,占全市農業人口的97.63%;市級新農合配套資金1184萬元按時轉到縣(市)區新農合專戶,確保補助資金到位;
????春季學期剛開始,全市各級財政部門及時撥付大學、高中、中等職業學校等各級學生的助學金、貧困生生活補助等,共計上千萬元,受惠學生過萬人;
????……
????財政對民生投入總量攀升的同時,投放進度也在加快。上半年,全市一般預算支出完成年度預算的56.8%。“單是對全市52.2萬多戶農民的綜合補貼,通過‘一卡通’兌付逾1.1億元,發放進度在全區排名第一。” 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舉例說。
????點點滴滴的民生投入,匯聚成梧州市民的幸福源泉。
????統籌財力優化支出結構
????更多的政府資金投向民生項目,對于老百姓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這一筆筆投入,來自經濟發展帶動財力增強,來自財政理念的轉變,來自以民生為重點的財政支出結構調整。
????全年3700萬元的醫改資金,是建立在對醫療體制改革開展幾年來的總結,全面掌握我市的基本資金需求情況后,確定并嚴格落實的配套額;
????6月份,1200萬元農村危房改造市級配套資金在幾天內即撥付到各縣(市)區;
????職業教育三年攻堅的經費投入計劃超過5億元,而通過財政專項資金、城市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稅費改革轉移支付等方式,有步驟按比例增加,實際投入超過了目標任務……
????市委、市政府不斷創新思路和措施,想方設法把改善民生與發展經濟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統籌財力配置,合理安排,把更多的財政資源用于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
????在此目標下,財政對民生的投入不但講求支出的方式方法,還在支出內容上有所側重。教育、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城鄉社區事務等,是民生支出的重點,其中僅在教育方面,2010年我市教育經費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15.42%,今年的預算安排進一步提升,達到16.3%,目前正在科學落實各項教育惠民工程。
????為了加強對民生投入的資金管理,我市對每項資金的申請、審核、批準、撥付及核算形成一套嚴格的審批流程,規范項目資金的使用程序,強化監管,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如農村人飲安全工程項目建設資金,按照資金管理辦法,各縣(市)區對項目建設所需的資金、水泥和管材等物資實行統一招標、采購、簽發和配送,建立起事前參與、事中跟蹤、事后檢查的制度,確保財政資金合法以、合理、高效使用,民生投入如期發揮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