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新學年伊始,安利公益基金會第一批“春苗營養廚房”在廣西百色老區落成。預計到9月15日,將有123個“春苗營養廚房”在廣西、重慶、陜西三省農村貧困地區集中建成并投入使用,6萬余名以留守兒童為主的農村寄宿學生將由此告別“黃豆蒸飯”等單調乏味、營養貧乏的飯食,吃上營養、安全、可口、便宜的飯菜。
????當日,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劉曉連、廣西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李彬、安利公益基金會主席鄭李錦芬等專程來到百色市田東縣作登瑤族鄉新安小學,調研留守兒童營養問題,考察剛剛建成的“春苗營養廚房”運行情況,與留守兒童同吃營養餐,并向同學們贈送了由中國關工委、安利公益基金會共同編寫的《青少年飲食營養安全手冊》。
????兩位田東當地的安利志愿者被聘請擔任新安小學“春苗營養廚房”項目督導員,代表安利公益基金會協調項目實施,其職責包括抽查食品衛生情況,開展營養健康方面的培訓和宣傳,針對當地飲食習慣、時令食材和青少年營養需求,設計物美價廉的營養菜譜等等。
????安利公益基金會首期春苗營養廚房管理員培訓班也同期在田東縣舉行,來自北京、南寧的10位專家,就膳食營養、食品安全、食堂管理等專題,對130位食堂管理員進行了為期三天的系統集訓。
????西部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的營養問題,關系數千萬農村兒童的健康成長,國家對此非常重視,并從2004年起出臺了相關政策為西部農村貧困寄宿制學生提供生活補助。由國家財政、地方財政共同撥專款對西部農村寄宿學生發放每學年750元,每人每天約3元的伙食補助金。但是,由于很多學校缺乏廚房設備,學童即使拿到補貼,也買不到飯菜,一年四季只能吃“黃豆蒸飯”等多年不變的簡單飯食,膳食結構非常不合理,營養不良現象高發,嚴重影響少年兒童身心發育。因此,廚房設備問題,是制約貧困農村寄宿學生營養改善的瓶頸所在。
????中國關工委和安利公益基金會共同推出的“春苗營養廚房”項目,即定位于通過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創新工作機制,打破這一瓶頸。這一模式可以概括為:選擇具備基本條件、有一定規模、以留守兒童為主的農村貧困地區寄宿制學校,由當地政府協調解決廚房房間、管理員配備等問題,安利公益基金會提供不銹鋼蒸飯車、工作臺、冰箱、碗柜、和面機、售飯卡機等廚房設備,依托國家發放給寄宿學生的伙食補貼,系統解決農村寄宿學生的吃飯和營養問題。
??? 為保證國家補貼款項專用于學生伙食,田東縣有關部門還嘗試改變過去將錢款發放給學生家長的做法,代之以直接把錢打入每個學生的飯卡中。據悉新安小學“春苗營養廚房”有葷有素加主食,每頓飯僅2.5元左右。此外,安利公益基金會還專門遴選當地安利志愿者擔任項目督導員,全面協調、參與、督導項目實施。
????安利公益基金會主席鄭李錦芬表示,“春苗營養廚房”是基金會成立以來推出的第一個重點項目。三年內,該項目計劃投入5000萬元,在農村貧困地區建立1000個營養廚房,預計受益兒童將達50萬人。安利公益基金會也希望藉此整合各方資源,推動制度創新,創設切合實際的操作模式,示范并帶動更多社會力量關注并解決留守兒童的營養健康問題。
????作為國內第一個由民政部直管的外資背景基金會,安利公益基金會確定以幫扶農民工子女為主攻方向,全面實施“春苗營養廚房計劃”、“彩虹研究生西部支教計劃”、“陽光城市流動兒童成長計劃”三大項目,從身、心、智三個方面支持扶助農民工子女全面健康成長。(宋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