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事故調查報告仍未完成
????●國務院調查組開會200余次,形成近200萬字材料,設備、管理均有問題
????●技術、管理等問題需分析驗證,報告形成仍需一段時間,結果將及時公布
????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調查組21日通報了事故調查進展情況。
????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依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國務院及時批準成立并調整充實了事故調查組。事故調查組下設技術組、管理組、綜合組,聘請了國內權威專家組成專家組,并邀請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派員參加。調查組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指示精神,堅持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依靠專家支撐、依靠科學手段、依靠事實證據,經過嚴肅認真的調查,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此前一天,調查組稱,初步認定這次事故既有設備缺陷和故障的原因,又有設備故障后處置不力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是一起特別重大責任事故。這一說法和8月底安監總局新聞發言人所敘述基本相同。
????■ 焦點
????Q:事故調查組做了哪些工作
????A:已開展現場勘查、模擬實驗等工作,形成各種專項報告及相關文字材料近200萬字
????近兩個月來,調查組深入開展了現場勘查、模擬試驗、技術鑒定、調查取證、綜合分析和專家論證等一系列工作:
????對事故車輛殘骸等有關物證、數據資料進行了封存和保護;調取解讀分析了事故前后的錄音資料,以及“黑匣子”、機車綜合無線通信設備等裝置、儀器、設備的全部信息;提取了列控中心數據,通過搭建數據平臺再現了設備發生故障時的狀況;在甬溫線永嘉站至溫州南站間進行了事故現場實車模擬再現試驗。同時,調查組相繼進行了溫州南站線路絕緣性能測試、甬溫線無線通信場強檢測等。
????調查組還委托國網電力科學研究院利用電力系統全國雷電定位監測系統,對事故發生時段溫州南站附近的雷電活動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委托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對有關電子元件進行了雷電沖擊電流和工頻電流下的熔斷模擬試驗;委托中國氣象局權威專家對事故發生地段雷電活動侵襲情況進行檢驗驗證;委托工業和信息化部有關評測機構組成測試組對列控中心主機和采集驅動板軟硬件進行了測試。
????截至目前,調查組已召開分析會、論證會、研討會等各種會議200余次,調閱相關資料近1300件,調查詢問和談話近300人次,形成各種專項調查報告及相關文字材料近200萬字。
????針對事故暴露出的問題,鐵路系統及時組織進行了整改,在全路排查和消除相關隱患。
????Q:出調查報告為何還需時日
????A:技術和管理方面問題還需深入分析、驗證;下一步將對界定責任提出處理意見
????由于高鐵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等方面的特殊性,情況比較復雜,調查工作涉及的環節、領域、范圍,需要測試驗證的內容很多。前期已經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獲得了重要的基礎數據和實驗資料,但仍有許多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分析和驗證,事故調查報告的形成仍需要一段時間。 下一步,事故調查組將本著科學嚴謹、認真負責的態度,繼續抓緊工作,扎實做好每一個環節的調查取證,絕不放過任何疑點。調查組將科學分析和認定造成事故的技術原因,并追根溯源,徹底查清源頭性問題;深入細致全面查清設計研發、檢測鑒定、審查許可、上道使用、運輸組織等方面的管理原因;依法依規界定相關單位和人員的責任,提出處理意見;從法制體制機制及標準規范、行車組織、設備設施等方面,研究提出加強鐵路安全生產,促進我國高鐵事業健康發展的建議。有關事故的調查進展和結果將及時向社會公布,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據新華社電
?????■ 官方回應
????調查報告時間未到“大限”
????安監總局人士稱,按規定,事故60天內應提交報告,但特殊情況最長還可延60天
????本報訊 (記者劉春瑞)從7月23日動車事故發生到形成報告需要多長時間?昨日,安監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調查報告,國務院493號令有明確規定。但是不能太絕對,要看事故具體情況。
????據介紹,根據國務院493號令,事故調查組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60日內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特殊情況下,經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批準,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的期限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期限最長不超過60日。特別重大事故,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應當自收到事故調查報告之日起30日內做出批復,特殊情況下,批復時間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時間最長不超過30日。
????從國務院493號令來看,事故調查組形成事故調查報告仍然在規定時間內。
????事故處理責任人分為幾類?上述負責人指出,對于已經觸犯了刑法的要追究刑事責任,不夠刑事責任的又違反了安全生產的有關法律條例的,要接受黨紀政紀處罰。這要根據事故責任人的責任情況來具體分析,跟事故調查的原因是密切相關的,不會有快慢之說。
??????■ 專家觀點
????“設備缺陷包括信號系統”
????一專家組成員認為,雷擊導致信號系統出問題;最終調查報告需匯總5個小組情況
????昨日,“7·23”特大事故專家組成員、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劉連光表示,國務院“7·23”調查組20日公布的事故調查進展,只是一個初步結果,其中初步鑒定這起事故有設備缺陷和故障的原因,所謂的設備缺陷,包括信號系統設計上的缺陷。
????“我主要是負責電氣系統,這個系統本身是沒有問題的。”劉連光介紹說,國務院成立的調查組一共分為5個組,包括專家組、管理組、技術組等,而專家組12個人又分成三個小組,分別負責電氣、信號、調度。他表示,事故的最終調查結果和報告,由調查組根據5個小組的情況進行匯總。
????調查組稱,初步鑒定這起事故有設備缺陷和故障的原因,那設備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劉連光教授表示,所謂的設備有很多,包括信號系統、控制系統等等。他肯定了國務院調查組此前的說法,信號系統設計的缺陷。“信號系統的問題,主要是雷擊造成的,對信號產生了影響。”他強調說。
????早在8月中下旬,國務院調查組就已初步完成了事故的技術報告以及事故直接原因的專家組報告。國家安監局的新聞發言人黃毅曾表示,通過初步的分析發現,事故既暴露出信號系統設計上的缺陷,從而導致雷擊造成的故障問題,同時也反映出故障發生之后,應急處置不力以及安全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不過,事故調查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此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透露,專家組認為動車信號技術上沒有問題,屬于責任問題、管理問題。
????針對該說法,劉連光稱,王夢恕所謂的動車信號技術上沒問題,只是代表他個人的觀點,不便做評論。“他是院士,那也是他個人的觀點。”(本報記者 仲玉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