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梧州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26起,投訴集中在家電消費、網購服務以及通訊服務收費等。此外,市民對餐飲店是否具備經營資質,部分收費是否合理也提出了疑問,消費維權意識明顯提高。
????協議不能“說了算”
????家電消費類投訴成為今年國慶黃金周期間的申訴熱點。據悉,家電消費出現糾紛,多是由于市民與商家雙方訂立的協議責任不明晰,雙方各執一詞。
????某市民在河東某超市購買一臺平板電視,送貨上門時,市民發現電視機未配套底座。該位市民表示,選購電視機時,已從銷售人員口中了解到所購買的平板電視機會配套底座。于是,該位市民要求商家履行承諾。但商家稱底座并非電視機配件,市民需要額外支付100元購買。這答復讓市民很不解,“為什么前后說法不一致?”
????接到投訴后,工商執法人員到被投訴的家電賣場了解獲悉,商家并未明確告知消費者,電視機底座屬于電視機配件。根據該賣場規定,顧客如需配送電視機底座,則要額外支付100元。后經執法人員調解,雙方達成和解。
????記者發現,在黃金周期間,電器消費糾紛的出現大多是由于市民購買家電時,只與銷售人員訂立了口頭協議,當家電的型號、配置與要求不相符時,商家不愿意履行口頭協議,但因沒有訂立書面協議,市民維權難。
????對此,工商執法人員提醒,市民網購消費時,要以書面協議明確雙方權責,以防止出現“有理說不清”的尷尬局面。
????網購第三方“免責”
????隨著網上團購商品的興起,在今年黃金周期間,網上團購藏“貓膩”成為市民新的申訴焦點。
????某市民在某團購網站上購買了某餐廳的特價套餐,在收到了團購成功的信息提示后,該市民到餐廳就餐時卻被告知,餐廳未接到任何關于該市民團購成功的信息,因而拒絕提供服務。市民為此覺得該餐廳有欺騙消費者嫌疑。
????經工商執法人員了解,餐廳只有在接到團購網站傳來的消費者信息后,才會提供相應的服務,而該餐廳表示未接到該市民團購成功的信息。對此,執法人員表示,在網購行為中,消費者只與網站發生購銷關系,餐廳是屬于提供服務的第三方。出現網購糾紛時,應理清消費者與網站雙方的權利義務,再確定責任方。經調解,網站將該市民已支付的團購金額全額退還。
????對此,工商部門提醒,團購商品應選擇信譽度的網站以減低網購風險。同時,市民要有意識地與網店商家約定購銷協議,并保存各類支付信息作為維權依據。
????市民維權意識明顯提高
????某市民在河東某小餐飲店就餐,發現該店的醒目位置沒有懸掛營業執照,因而撥打12315舉報。后經工商執法人員現場了解獲悉,商家已經辦理了有關營業執照,但未亮照經營。為此,執法人員提醒商家做好亮照經營工作,同時鼓勵市民舉報違規經營的商家。
????而另一市民在南岸舊飛機場被一位不明身份的人員收取了5元錢。該人員沒有表明所屬部門,也沒有說明這5元錢的收費名目是什么,于是撥打了12315進行舉報。但由于舉報的市民沒有拿到收費發票,未能提供任何收費證據,這使得執法人員很難展開針對性的調查取證工作。
????針對此類不明收費現象,工商部門提醒,市民在消費后有權要求商家開具各類收費發票,作為日后維權的重要憑證。對于拒付發票的商家,市民也有權利拒付款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