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兩歲女童小悅悅被一輛面包車撞倒,肇事司機逃之夭夭,隨后女童被另一輛小貨車再次碾壓。長達7分多鐘的時間里,共有十幾個人從她身邊走過卻不肯伸出援手,直到58歲的拾荒阿婆陳賢妹出現救人。陳賢妹的兒媳對記者說,她聽到有人說婆婆是“想出名、炒作”,不由感嘆“難道做好人就這么難?”
????難道做好人就這么難?”,一句簡單的反問,卻飽含了許多的無奈與辛酸。
????在“好人反被誣”幾乎呈現“常態化”的當下,路人“見死不救”固然有人情冷漠的原因在內,但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不敢救、怕惹禍的心理在作祟,這與不健全的法律保障有莫大關系,救人者如果自己沒有充分證據,就只能面臨“被誣”的境地,如此一來,還有誰敢輕易施以援手?
????如果說“見死不救”的做法尚且值得爭議,那么對于救人者卻被質疑“想出名”的說法就顯得不可理喻,甚至是非正常人的思維。試想在路人紛紛冷漠的情境下,一名58歲的拾荒老人不顧一切地救人,其善舉不但得不到應有的肯定與褒獎,卻反過來受到質疑,被認為是“想出名”,不僅讓救人者及其家屬陷入失望和痛苦之中,更是對類似救人行為的極大打擊。
????很顯然,作為一名拾荒老人,在遇到兩歲女童被車碾壓的突發事件時,根本沒有時間容許她產生這些想法,只是作為人性最根本的善舉實施救人,退一萬步說,即使救人的善舉是“炒作”,我倒情愿這樣的“炒作”越多越好,如果人人都能這樣去做,這個社會的善行無疑會越來越多,因為在善意的“炒作”與挽救生命面前,彰顯的是最樸實的人性關愛之美。
????事實上,在公眾的眼里,拾荒老人陳賢妹的舉動只是單純的救人,她的善行不僅值得尊重,而且也讓那些流言蜚語不攻自破。盡管認為救人“想出名”的人畢竟是少數,但這一現象卻不容小視,在一定程度上,質疑救人“想出名”遠比“見死不救”更可怕,它折射的或許才是某些人性的缺失和道德的淪喪。
????我們在呼吁弘揚傳統美德的同時,也期待相關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善,因為只有從根本上給予公民更多的法律保障,才能讓更多的善舉無所顧忌,進而釋放每個人心中的善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