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籃球運動是學生喜愛的課外活動之一。
????
達標訓練對鼓勵和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起著推動作用。
????
形式多樣的課外體育活動,能提高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
????
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僅靠早操和課間操是遠遠不夠的。
????
引導學生合理地參加體育鍛煉很有必要。
????
跑步是學校里開展得最廣泛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
????閱讀提示:
????今年初,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重視中小學生的體育運動,保證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運動時間”。9月1日,國家教育部在官方網站發文重申:學校必須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
????開學至今已有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市各中小學執行這一規定的情況如何?記者與您走進校園,一起探個究竟。
??? 從開學的第三周起,記者陸續走訪了工廠路小學、民主路小學、梧州一中、梧州八中、夏郢中學和嶺腳僑心小學,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隨機采訪了120名學生,以此了解我市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情況。
在市區,記者隨機采訪了80名中小學生。其中,72名學生表示每天在校的體育活動基本可達到一小時,剩下的8人均為畢業班學生,他們表示,每天在校的體育活動僅為課間操和體育課。
在接受問卷采訪的40名鄉鎮學校的學生中,能夠達到在校運動一小時標準的只有不到10名男生,每天在校體育鍛煉時間在半小時之內的有10人。另外,還有幾名女生表示在校的體育活動僅僅是上體育課,其余學校安排的體育活動時間她們都用來學習了。
幾天下來,盡管只是一個簡單的隨機調查,但反饋的結果并不樂觀:市區的學校勉強做到讓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鄉鎮學校受場地器材及時間的制約,執行起來甚為艱難。
??? ○現狀
????一小時運動 城鄉有差距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工廠路小學、民主路小學等市區學校,基本能夠保證除五、六年級外的學生每天在校鍛煉一小時以上。
????上午9時40分,上午課間操,民主路小學的學生們做完操,便三五成群地在教學樓前操場上跳繩、踢毽子。
????據該校三年級的李老師介紹,民主路小學雖然體育場地有限,體育設施也并不完善,但是尚能滿足千余名學生開展體育活動的需求。“學校要求學生做到課間鍛煉,所以,在課間操時間,少先隊值勤隊員會對各班教室進行檢查,督促學生到空地上鍛煉身體。”
????下午4時40分,準時響起的廣播聲打破了工廠路小學校園的寧靜,學生們紛紛從教室魚貫而出,涌到操場及其他體育活動室,有的進行花式籃球練習,有的踢毽子,每個孩子都在充分享受此刻的運動時間。
????該校胡老師在介紹該校“體育運動一小時”開展情況時說,除了每天為學生安排了早操和課間操,每周有固定的體育課以外,學校還經常舉辦廣播操、跳繩以及球類比賽等,盡可能保證學生每天運動時間超過一小時。
????與城市孩子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相比,農村孩子們的課間活動內容顯得有些單調,采訪中,記者發現鄉鎮學生的一小時運動時間明顯縮水,接受記者采訪的鄉鎮學生,每天在校運動時間不少于一小時的不到四分之一。
????在嶺腳僑心小學,記者看到如今農村學校的辦學條件相比以往有了明顯的改善,籃球場煥然一新,原來露天的自制乒乓球臺也被嶄新的乒乓球桌取代,此外,還配備了不少體育器材。據五年級陳瑜老師介紹,這些體育器材是兩年前一位新加坡華人捐贈給學校的。但是,在同學們的印象中,這些器材多數時間都擺放在器材室,平時只有上體育課時才用得上。
????時間有保障 質量難保證
????按照“一課兩操”(指體育課、課間操、眼保健操)都包括進“每天一小時”之內計算的話,目前我市絕大多數中小學生都可以達到這個標準,有些市區的孩子還可以參加更為豐富的體育鍛煉,每天的運動時間不止一小時,但在孩子們自己眼中和家長們所觀察到的情況來看,運動時間雖然保證了,但質量卻被忽視了。
????對夏郢中學的初二學生莫曉丹來說,每天的體育運動就是“走路上學”,“上學放學走路的時間就能‘確保’我的運動量了,但除了走路以外,我就沒有參加其他體育運動了。”
????記者在該校看到,操場上的籃球架已銹跡斑斑,其中一個籃板已開裂,甚至沒有籃筐。采訪過程中,剛好有一個班在上體育課,不大的籃球場上,十多個男生正興高采烈地拼搶投籃。他們告訴記者,平時最喜歡的運動是籃球,但只有在體育課才能玩一下,且人多球少,一節課下來,往往碰不了幾下球。
????除此之外,其余的男生大多在打撲克,女生則坐在原地休息,嬉戲打鬧。
????“我們鍛煉的時間加起來不止一小時,但運動量并不多。”市區的學生有同樣的煩惱,梧州市區尤其是河東的很多學校體育場地有限,是被認為鍛煉質量低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學生多,學生人均運動面積基本無法達標,很多學校都是讓學生以自由活動的形式來“完成”一小時的體育鍛煉。
????器械缺乏、場地受限、時間不足,如此鍛煉,質量從何談起?
????為“達標”而鍛煉 為“考試”棄運動
????對體育鍛煉重視程度不高,體育設施、場地以及師資不足,這些都是導致中小學生“每天在校體育活動一小時”的要求難以實現的原因。同樣令人憂心的,還有現在中小學生的體質以及他們的鍛煉出發點。
????在梧州一中,記者隨機抽取兩個班做了一個統計調查,初一年級的學生近視率為30%,初三年級的近視率則飆升到50%。體重超過正常范圍,體型明顯偏胖的幾乎每個班都有三五個。采訪中,女生盈盈(化名)用“無聊”和“不感興趣”來形容體育課和體育鍛煉。她說,很多女生都有和她一樣的想法,“中考體育考哪項,就只練那一項”。顯而易見,這些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出發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
????相對“為達標而鍛煉”而言,“為考試而放棄鍛煉”則更讓人感覺無奈。初三學生林卿(化名)坦言,由于要復習文化課,自己已經連續兩次請假不去上體育課了。“我現在的目標是考上重點高中,因此必須多花時間在文化課上。至于運動鍛煉,暫時放一邊吧。”
????跟林卿抱相同觀點的學生數量不在少數,他們大多是平時體育測試還勉強過得去的學生,升上初三后,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化課的復習上,同時大大地壓縮體育鍛煉的時間。調查采訪中,甚至有學生表示,希望逢體育課就下雨,這樣便可以在教室自習了。
????○專家分析
????讓運動成為習慣
????“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并不是新提法,早在五年前推廣的“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活動中,就提出了這一運動理念。
????然而,為何這一要求在推行過程中障礙重重?為何體育設施建好了未能充分利用?為何有些孩子非但不喜歡甚至還排斥體育鍛煉呢?
????針對調查中出現的幾個怪現象,記者采訪了市體育局副局長尹中順、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副科長鄧表勇,他們分別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及建議。
????提高身體素質比統考更重要
????在很多人看來,活潑好玩本來就是中小學生的特點,可為何還會出現學生不愿意上相對輕松的體育課這一現象呢?記者通過跟幾個學生交流發現,最主要原因在于“應試體育”的弊端。
????近些年,中考體育成績所占的分值逐漸提高,這樣的比重讓校方和學生都不敢有絲毫懈怠。于是,“臨陣磨槍”越來越多地被用在體育統考前,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和800米跑三個體育項目鍛煉,令很多平時不怎么進行體育運動的學生吃不消。
????談到此話題,曾經當過多年體育教師、現為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副科長的鄧表勇頗有感觸:“體育成績在中考成績中占較大比重,說明身體素質仍然是高中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依據,但同時也出現了學生們‘為考試而鍛煉’的怪現象。體育測試成績固然重要,但學生參與體育的過程遠比前者更重要。”
????對此現象,市體育局副局長尹中順認為,體育活動是素質教育非常關鍵的一部分,“重成績輕體質”在任何時候都是立不住腳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孩子聰明、有朝氣地健康成長。素質教育應從基礎教育做起,身體健康是基礎教育的基礎。
????鄉鎮學校更應重視體育鍛煉
????記者在調查時發現,相對城區的中小學校,鄉鎮學校推行“一小時運動”難度更大,場地不夠,器材落后,意識不夠等問題成為了推廣體育鍛煉的阻力。
????鄧表勇分析,這是受應試教育觀念影響所致,鄉鎮學校對體育教學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時,為避免學生操作不當引發不安全因素,以及擔心頻繁使用會縮短體育器械壽命,一些學校開放器材室的時間少之又少,這些現象在農村學校較為常見。
????對學校出于保護器材,而忽視學生鍛煉的做法,一些家長也表示了不認同。“本來城鄉學校體育設施就存在差距,如果對每天一小時鍛煉不重視,城鄉學生間身體素質的差距無疑將越拉越大。”健身教練何寧從小在蒙山農村長大,對城鄉間體育鍛煉意識的差距深有體會,“我們小時候讀書,沒有體育老師進行專業指導,只能在干農活和奔跑中達到鍛煉的目的。現在不同了,如果有機會,學生們還是應該多掌握一些體育活動項目,從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
????“一小時運動”保量還需重質
????一般來說,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更多涉及到經濟、民生等重大決策。而如今,“一小時體育運動”還作為一項硬性規定,寫進了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同時,教育部也三令五申地對此進行強調,由此可見,中小學生亟須通過“一小時運動”,達到鍛煉和增強體質的目的。
????前些年,市婦幼保健院兒科保健科醫生歐陽智和市教育局基礎教育科副科長鄧表勇曾專門針對這十年來梧州市中小學生身體素質的變化做過一次摸底調查,通過對梧州市7~18歲漢族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變化進行研究,以及對他們的形態機能指標進行分析后,得出以下調查結果:
????對比2005年與2010年梧州市漢族學生形態、機能、體質指標方面數據的資料,雖然梧州市城鄉中小學生身高、體重呈明顯增長趨勢,身體形態發育良好,但運動素質和身體耐力素質指標有多項呈下降趨勢。表現在:超重和肥胖學生明顯增加,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
????“盡管這些問題并不只是與缺少運動鍛煉有關,但科學合理的體育運動能夠有效控制近視率和肥胖率的增長。而且,近些年來近視眼和體重不正常的孩子群體仍在增加,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每天體育鍛煉一小時是必須的。”鄧表勇感慨道。
????尹中順則認為,“一小時運動”不能只停留在落實規定上,還應有更高的要求。他認為,不但要保證中小學生每天的運動時間,更要注重運動的質量。
????“中小學生每天堅持鍛煉,對身體的影響是長遠的,尤其是高質量的體育鍛煉。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中小學生,新陳代謝顯著,體力消耗與產熱也會增加,他們的身高、體重、胸圍等指標的增長幅度明顯高于不參加或少參加體育鍛煉的孩子。”
????體育鍛煉也應因材施教
????如何真正落實“一小時體育運動”這一規定,并使之真正成為孩子健康成長的“催化劑”?
????眾所周知,體育運動不僅可以增加形體美感、提高抵抗力,對于成長中的中小學生來說,還可以促進骨骼發育和開發智力。而從小養成好的運動習慣,將使人終身受益。那么,怎樣的體育鍛煉習慣才是好的習慣呢?
????尹中順的回答是:好的鍛煉習慣,就是在科學、合理的方法指導下,根據自身狀況,調整自己的鍛煉行為,通過不斷練習而鞏固、堅持下來的習慣。他認為,各中小學校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生理期特點,引導學生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運動,這樣,不僅不會讓學生們感覺枯燥,還能提高鍛煉質量,達到最佳運動效果。
????●家長聲音
????加大對校方的監管力度
????外科醫生 毛藝杰:
????梧州市的“陽光體育”活動開展也有幾年時間了,要求學生每天在校鍛煉一小時,其目的是為了確保孩子體質健康,作為家長,很支持這個規定。
????但是,我市一些追求升學率的學校往往會為加強升學科目教育而私下擠占體育活動時間。為避免課程表跟實際上課情況不一致,希望相關部門加大對校方的監管力度,同時要其接受社會、家長、學生的監督,對于那些不遵守規定的校方,要作出適當懲處,比如一旦查出學生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足一小時,可取消學校的年終評優資格。
????豐富鍛煉項目
????吸引孩子興趣
????律師 賈盈:
????學校組織體育活動時除要抓好統考項目外,還應適當增加能提升學生運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趣味性或競技性項目,如小球操、踢毽子、街舞、兔子舞、太極等,以吸引孩子參與興趣。
????選擇好鍛煉項目后,我們可以先在各班培養體育骨干和選好領操員,讓這些學生在“一小時體育鍛煉”活動中發揮帶頭作用。可以對這些體育骨干、領操員進行集中培訓,從隊列到口令、站隊及各項技術動作,均作規范化的操作訓練,為今后開展“一小時體育鍛煉活動”打好堅實的基礎。經過幾周訓練后,學生便會在校園內潛移默化地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一小時體育活動”的計劃也容易落到實處。
????建議恢復游泳課
????夢之島某品牌代理 覃之航:
????我們小時候是有游泳課的,但在目前國家的基礎教育大綱中,沒有開設游泳課的內容。我覺得,中小學校應該恢復游泳課。
????游泳不僅可強身健體,對于在雨季長、江河多的梧州生活的學生來說,游泳更是一種生存自救的手段。20世紀80年代以前,梧州不少學校都建有游泳池,但后來發生了學生意外溺亡事件,游泳課便取消了。試想,如果堅持下來,也許就不會發生這么多溺亡事故。
????至于對安全方面的顧慮,學校要與家長溝通好,可以讓家長簽字,看是否同意讓孩子學習游泳。家長還可以為學生購買保險,一旦發生意外,由保險公司理賠。當然,學校也要組織好游泳課,落實必要的安全措施,把風險降到最低。
????今年初,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重視中小學生的體育運動,保證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運動時間”。9月1日,國家教育部在官方網站發文重申:學校必須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
????從開學的第三周起,記者陸續走訪了工廠路小學、民主路小學、梧州一中、梧州八中、夏郢中學和嶺腳僑心小學,以調查問卷的方式,隨機采訪了120名學生,以此了解我市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情況。
????在市區,記者隨機采訪了80名中小學生。其中,72名學生表示每天在校的體育活動基本可達到一小時,剩下的8人均為畢業班學生,他們表示,每天在校的體育活動僅為課間操和體育課。
????在接受問卷采訪的40名鄉鎮學校的學生中,能夠達到在校運動一小時標準的只有不到10名男生,每天在校體育鍛煉時間在半小時之內的有10人。另外,還有幾名女生表示在校的體育活動僅僅是上體育課,其余學校安排的體育活動時間她們都用來學習了。
????幾天下來,盡管只是一個簡單的隨機調查,但反饋的結果并不樂觀:市區的學校勉強做到讓學生“每天運動一小時”,鄉鎮學校受場地器材及時間的制約,執行起來甚為艱難。
????采寫:記者 孫雅華? 通訊員 黃能
??? 攝影:記者 陳健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