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7時多,位于富民三路原炭素廠安置小區內的“胡須佬”生活超市便早早開門了。老板梁志軍一邊將各種商品補齊上架,一邊收拾店堂、清潔除塵。
????“這里正處路邊,灰塵較多,每天早上都得擦一擦。”梁志軍說。小超市主要經營日用品,生意十分瑣碎,利潤也薄,但是對比搬遷前的生活,梁志軍表示已經感到很滿足。
????梁志軍原來的家在平民沖最深處的山邊,住的是祖屋。老房子年久失修,早已是危房,再加上處于地質災害隱患區內,一家人不敢再住下去,只好租住鄰居的磚木結構房屋。回憶起當時的生活,梁志軍既感無奈,又感到后怕。為了生計,無論寒暑晴雨,他都要起早貪黑,開著一輛舊摩托車到竹灣市場批發蔬菜,運到原孔廟里市場或大東市場銷售。
????“遇上下雨天,既擔心菜難賣,又擔心家里的后山出現崩塌,危及家人的安全。”梁志軍說。因為總是整天擔驚受怕,那時候他每每希望雨季快點過去。2009年,市委、市政府啟動“三沖”地質災害綜合整治工程,首先對平民沖進行整治。梁志軍得知政府為了妥善安置搬遷避讓的居民,已經建起安置小區,在動遷工作組入戶開展動員時便立刻簽下了搬遷協議,并選定富民三路安置小區一套地層的房子。
????2009年年底,梁志軍在新住所開始了新的生活。“房子寬敞明亮,兩室一廳,有陽臺,而且小區里一年四季鳥語花香,比起以前的50平方米破舊房子,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現在才真正有家的感覺。”梁志軍滿意地說。
????住進新房之初,梁志軍還像以前那樣起早貪黑,到竹灣市場批發蔬菜回小區擺攤銷售。但過了沒多久,梁志軍發現小區里的居民多了起來,便琢磨著除了賣菜外,兼顧做點其他小生意。經過一番籌備,他的生活超市開張了,他還特意以自己的外號“胡須佬”做店名,也算是利用一下“品牌效應”。小超市方便了街坊鄰里購買生活必需品,自然能“掙回點小錢”,這讓梁志軍一家的生活過得滋潤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