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在網絡公映的首日就看到《蒼梧三釵》。看完全片,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是:真誠、質樸、自信、氣定神閑的東方美。
????敬佩導演對神話題材的合理演繹。我將這部電影的劇情解讀為:一對戀人出生入死的愛情傳奇。兩個人曾忘情的投入到愛情中,可是愛情經不住平庸生活的瘟疫侵襲,當發現愛情已經悄悄逝去的時候,仿佛生命也瞬間老去了,他們都傷心欲絕,來到初戀的河水邊,女孩決絕的投入水中,男孩驚訝的喊著,你真的瘋了,同時也一起跳入水中。兩人的魂魄來到神仙永恒的百草藥園,這里的每一株植物都是一段人間苦戀,每一粒果實都是一份人世奇緣,在這里,他們找到自己曾經的那份感情,得到神仙的許可,他們重拾舊日情緣,返回人間,戰勝了侵蝕愛和純真情懷的瘟疫,為人間播下愛的種子。拯救了自己就是拯救人類。說到底瘟疫是什么呢,瘟疫就是人性啊,那些“錯綜的心愿,早熟的感情,怠惰冷漠的情緒”都是愛情的敵人啊,我們只有借助生死離別的力量,才能戰勝平庸的生活,換得虛無的生命被永恒的陽光普照。這里已經遠遠不只是一曲梁祝化蝶的悲歌了,而是普羅米修斯的濟世情懷。
????我最喜歡片中幾乎靜止的畫面,那是一種簡直自信到爆棚的感覺。一個個閃現的靜止的畫面中,導演沒有用戲劇化的情節來吸引觀眾,而是盡量使一個畫面容納一個內容:焦急等待的目光、愛人的揮手、長椅上的靜坐、凝視情人的微笑、搖曳的花叢、落寞的小巷等,這樣的設計切斷了好萊塢大片常見的直線敘事模式,也不像歐洲電影那樣“矯揉做作”(塔可夫斯基語),而使每個鏡頭都像片中戀人一起敲響的鐘聲一般古樸單純,氣韻悠長。李白在《長干行》里說:“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這些曼妙的鏡頭讓我們的精神定格在一個個凝固的記憶里,在那里,只有神仙的百草園、初戀的眼神、愛情的舞步、喃喃私語,都漂浮在時光里,永遠也不會逝去,藍天、白云、苦戀、相思、癡情、懊惱、傷心、慈悲都化作一粒百草園的救命種子,被偷偷盜去,拯救世間的癡男怨女,也拯救他們自己的婚姻與愛情。
????除了與神仙之間的對話外,人物過往經歷的敘述大都采用了獨白的形式,這樣的設計是超凡脫俗的。當年《阿飛正傳》的內心獨白也是很久后才被人理解。在神仙的花園里,一切凡塵往事皆在不言中,兩個凡人在感情的危機中來到這里,在神仙的質問下,既是一種交代,也是一種懺悔,而內心獨白正是回憶的最好表達,獨白是一種作詩的方式,當往事如煙而逝,只有回憶可以拯救我們,我們并不活在當下,而是活在某個人的獨白里,只有她講述出來,我們才得解放,河水才得流淌,樹木才得生長,鳥兒才得飛翔。內心的獨白,古老的感情,亙古的陽光,甜蜜的歌唱。
????在神的藥園里盜取愛情。還記得《第七封印》里靜謐的清晨,小丑從夢中醒來,看到圣母瑪利亞抱著小耶穌在陽關斑駁的草坪上走過么?神仙的百草藥園,那是怎樣的一片園地呢,那里的每一個藥物都是一個愛的標本。那里的樓主和童子表情嚴肅,因為他們是司愛的女神,不得非禮,不能心動。因此渴求憐憫是辦不到的,只能用計策,于是他們扮作在草叢中熱戀的情人,趕在被童子們發現之前就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那個愛情標本,那里面有他們的往日初戀和復生的希望。如果你找到愛情,神仙也會放手。于是神仙得以露出她仁慈的一面,連童子們一本正經的臉上也露出微笑。還記得《犧牲》里男主角亞歷山大與女巫共度一夜獲得拯救后的第一個早晨么,陽光照射進他的房間,就像微笑落在百草園神仙們的臉上。
????神話與現實之間的過度之自然令人贊嘆。導演非常聰明的將故事背景設置在民國時期,這一方面與現實拉開一段距離,產生了歷史感,與電影的回憶主題相吻合,另方面也不至于與現實距離過遠而使神話遠離現實生活。在電影主體部分,既有充分的戲劇元素,烘托了神話和回憶的主題,如紅黑色的民國服裝、簡潔的場景設計、文學化的臺詞等都是一種抽離出來的影像詞匯,同時也將各種現實元素穿插其中,各種歷史遺址、文化古跡、風景名勝,還有語言中的當代詞匯等等,都為電影的現實主義傾向做好了鋪墊,在影片的最后,導演驚人的以2011年的現實生活場景結束故事,對于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我想象不到更好的結尾了,這可是導演的濟世情懷啊。
????在今天的中國,這樣一部凝聚制作人員辛勤智慧和殷切希望的真誠作品是多么感人啊,我們的導演和演職人員需要的是支持、理解和鞭策,而不是曲解、偏見和冷漠。希望導演繼續保持貼近底層民眾的質樸風格,希望觀眾能保持對未知事物好奇、對新生事物的贊賞。大家一起努力吧,培育新中國的夢想和希望,趁著我們還年輕。
??? (作者系深圳市南山區政府文職人員)文/尹仁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