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不少服務項目每逢到了春節就漲價的事情,筆者聯想到自己的剪發遭遇。那天筆者到發廊一問,服務員要價二十元。那墻上的標價不是十五元嗎?老板娘柳眉一豎,“你不知道現在是春節期間嗎?春節要收春節價”?!翱墒乾F在已是初十一了,各行各業都正常上班了呀”,“那春運過了嗎?春運為何還要多收錢?”“可你們和春運有必然聯系嗎?”老板娘顯得有些不爽說道,要不你到另一家問去。
????“春節價”,不用解釋我也懂,可是存在即合理嗎?
????讓人產生一點阿Q精神,達成一些心理安慰的是,不少人都在“享受”:從各類車費的上漲,到酒店住宿費的高升,還有飲食服務費的提高等等。就我市而言,還多出一項——載客不打表的出租車司機隨意開出“春節價”。如此看來,“春節價”可謂是自上而下,有大有小,琳瑯滿目,數不勝數。但是服務質量沒有提高,甚至有些項目的服務質量還在下降,憑什么還要多收費?
????多年“春節價”的存在,讓消費者趨于見怪不怪的狀態。不少消費者即使覺得價格離譜,但春節期間,大多不愿意與商家斗氣,為了節慶心情只能忍氣吞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消費者這種心態可以理解,可是價格監督、運輸管理等相關職能部門卻不應麻木不仁。因為,消費者的“見怪不怪”與管理部門的“麻木不仁”,成為“春節價”滋生的溫床。
????話說回來,在春節期間仍然堅持崗位的各行各業的服務人員也很辛苦。將心比心,誰不愿意春節期間回家休息,與家人團聚一番?所以無論從商家的用工成本方面考慮,還是從服務人員堅守崗位的人性化的角度出發,筆者以為有些服務項目的確也可以執行“春節價”,只是哪些該收,收多少,收的時間段如何設置等問題都要有關部門進行把關,給予指導,而不該聽之任之。
????唯有這樣,市民有春節期間消費時才不至于“步步驚心”,而商家的誠信經營也必將獲得更多的客源,皆大歡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