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 (記者 羅麗思) 元宵節過后,大批務工人員陸續進城務工,掀起新一輪“招工潮”,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農民工找工作心切,或缺乏社會經驗,乘機行騙。
?市勞動監察部門提醒,節后求職應謹防“黑中介”及不法分子設下的求職“陷阱”,以免出現被欠薪。
?近日記者走訪發現,一些用人單位除到人力資源市場發布招聘信息外,還以在街頭、車站等設立招工點,或上街派發傳單的方式,吸引求職者的注意。面對五花八門的招工信息,務工人員在找工作中需要警惕哪些陷阱?
?據市勞動監察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務工人員遭遇的騙術主要有三類,一是“皮包公司”詐騙,即中介公司以推薦工作為名,向求職者收取報名費、介紹費,然后由騙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假裝招聘工人,收取體檢費、服裝費、培訓費、押金等費用,最后編造各種理由拒絕安排上崗或中途辭退;
?二是街頭路邊詐騙,一些不法分子打著虛假單位的招牌,在熱鬧的地段設點,貼出有豐厚待遇的招聘啟事,在騙得求職者交納的報名費后即攜款逃跑;
?三是“高薪急聘”詐騙,一些勞務中介掛出條件誘人的招聘啟事吸引求職人員,但當求職人員交納一定的服務費后,中介人員便稱所招聘的職位已錄滿,并承諾盡快聯系合適的單位,讓應聘者留下聯系方式,但實際上,這些中介公司不會兌現承諾。
?記者從市勞動監察部門了解到,在以往所接到的投訴中,大部分騙局是利用務工人員急于找工作的心態,從中渾水摸魚。特別是一些年齡較大的務工人員,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更易陷入招工“陷阱”。
?因此,找工作最好到正規的職業介紹機構,若到民辦的職業介紹所求職,應查驗“三證”(職業介紹許可證、工商部門核發的營業執照、收費許可證)。“同時,求職者應主動了解一些勞動法規和相關政策,提高警惕。”該負責人提醒,任何招聘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求職者收取抵押金、服裝費、報名費、培訓費等,都屬違法行為,求職者遇到此類情況,要堅持拒交,并向勞動監察部門舉報,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此外,如今一些新生代務工人員由于換工較頻繁,為避免約束而輕視了合同的重要性。“沒有勞動合同或協議進行規范,若日后出現拖欠工資或其他侵權行為,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將難以維護。”因此,該負責人提醒,求職者應聘成功后要及時簽訂勞動合同或協議,合同中必須明確勞動期限、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險以及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內容,同時要注意妥善保存好自己的身份證、勞動合同、上崗證、工資結算單及出工考勤表等相關證件和工作證據。
?若務工人員發現“黑中介”或遭遇求職騙局,可撥打“12333”勞動保障咨詢熱線或0774———6029178進行投訴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