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過節而過節,盲目追捧,一個表達愛意的節日卻成為了商家狂款的日子,更有些人把它作為感情出軌的契機
????2月14日情人節,是起源于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情侶們互贈禮物,表達愛意的日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西方節日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接受。
????情人節作為情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原本應該是男女正常情感的表達,但現實卻并非如此。有些人在節日里“升溫”的不是夫妻感情,而是約會伴侶之外的“情人”;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為情人節忙碌起來,精心準備禮物;一眾商家們更是賣力“吆喝”,情人節前后的禮品市場格外火暴……對于這些由“過節”衍生出的種種現象,文化學者及民俗專家們認為,不必刻意追捧“情人節”等一些從西方社會舶來的“洋節”,同時正確理解節日內涵,切忌過度放大追捧。
????低齡化現象令人憂
????如今,在成人們樂此不疲地追求著“浪漫”時,一些中小學生也懵懂地加入到這個節日行列,挑禮物,訂鮮花,或借此作為由頭狂歡一場。讓不少家長和老師擔心的是,多數孩子并未懂得節日的真正含義,但“情人節”在其心目中,已成為一個需精心策劃度過的節日。
????“這恰恰正是中外文化相互之間滲透的體現。”針對當下越來越多青少年盲目跟風,熱衷過“洋節”的現狀,梧州市藝術研究所所長黃自林認為,年輕一代思想開放,更容易接受時尚、新潮的事物,這不可否認,但大部分青少年過情人節卻是形式大于內容,“絕大多數的青少年并未真正理解這一節日背后的文化內涵,為了過節而過節,盲目地進行追捧。”
????梧州市歷史文化研究會名譽會長陳侃言認為,情人節群體低齡化的現象,是青少年心理發展的一種表現,不需過分扼殺,家庭及社會應對他們的行為給予正確的引導,“讓他們了解這一節日的真正含義,用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傳統文化、生活情感的教育和引導,比刻意壓制會更有效。”
????異化現象違背節日初衷
????在情人節的熱鬧背后,還有不少不同的聲音。原本是戀人、夫妻共度的溫馨浪漫情人節,近幾年卻有些變味。一些媒體通過調查發現,情人節期間賓館、酒店訂售一空,這一節日對于部分群體而言,成了感情出軌的一次契機,情人節也因此被扣上“出軌節”的帽子。近日在國內高速公路上更出現了反情人節出軌行動的巨幅廣告,紅色的廣告牌上,“不要出軌情人節讓愛回家”等字樣,希望為人們敲響警鐘。
????“由于對“情人”一詞的不同理解,如今情人節遭到不少非議。應該肯定的是,情人節作為西方的傳統節日,是情侶們表達愛意的日子而并非出軌的借口。”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常務理事、梧州美術家協會主席李秀維直言,“已婚人士過婚外情人節,是對自己家庭和對婚外對象的不負責任,不僅違背了節日的初衷,也不符合中國的道德價值觀。”
????陳侃言則認為,中國一些傳統節日,如元宵節和七夕,都具備了浪漫的元素,其蘊涵的文化也符合中國人含蓄的感情表達方式。
????此外,對于情人節異化的現象,黃自林表示,無需盲目申討或抵制,但也應理性看待,“情人節重在‘情’,可借此大膽直白表達心中的感情,但感情更需兩人相互間的用心經營,而不是扭曲其原意,使其變得泛濫庸俗。”他建議,媒體及各界人士應正確宣傳節日的內涵,引導大眾對節日的理解。
????商家炒作失去節日本意
????情人節逐漸變味的另一個原因,還有商家的推波助瀾。每逢情人節,鮮花市場尤為火暴,其中玫瑰花價格一路看漲。除了鮮花市場,情人節套餐、蛋糕、珠寶、化妝品等也迎來銷售高峰。在商家不遺余力地炒作“情人節”的同時,年輕人也趨之若鶩,看似氛圍濃郁,卻逐漸變味,“男朋友送幾枝玫瑰花”、“去哪個餐廳吃燭光晚餐”、“收到什么樣的禮物”……這個日子漸被一些人看作是對伴侶的“考驗”,對愛意的“大方”表達。
????“商家為滿足這一社會群體的需求,追求利益,是正常行為,但應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黃自林說,商家推動“洋節”消費,不應過度烘托及炒作。
????陳侃言則認為,接受情人節這一節日文化,并不是要一味鉆牛角尖,進行高消費攀比,那是對情人節的誤讀,也讓情人節成了“浪費節”。
????“每個人表達愛意的方式不盡相同,感受情人節的節日氛圍,不一定要靠消費。”相比起節日盲目跟風消費,李秀維認為,平靜和諧的相處,建立共識與默契,同樣是感情的一種表達,“正如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平日里恩愛溫馨,也是一種浪漫,這樣每天都是情人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