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是城市的“微名片”,在豆漿、田螺、燒烤等名小吃遍地的梧州,應該如何提升它們的競爭力
????
岑溪白斬狗是梧州美食之一,備受市民歡迎。
??
?
位于河東城區的“老伯田螺店”、“桃桃田螺店”等風味小吃被廣大市民所熟知,但狹窄的環境制約了田螺店的進一步發展。
??? 梧州美食,早已名聲在外,人氣頗高的就有冰泉豆漿、龜苓膏、紙包雞,但單靠這幾樣美食,要打響梧州的名小吃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幸好,梧州還有很多在本地人眼中美味絕倫,也頗能吸引一些外地游客的本地小吃,如田螺、牛雜、腸粉、艇仔粥……君不見,在歷屆梧州國際寶石節期間舉辦的“美食節”中,本地小吃都是當仁不讓的主角。
????這些歷史悠久的梧州名小吃,時至今日,它們的現狀如何?怎樣才能走出新天地,真正成為一張拿得出手的城市“微名片”?
????現狀:名店難見名裝修
????梧州小吃不乏精品,但缺乏官方認證的權威品牌和權威推薦。例如田螺,梧州大街小巷就有不少田螺店,但除非本地人介紹,外地游客要想品嘗到最有梧州特色的田螺并不容易。
????其次,不少知名的民間小吃店,大多面積狹窄、裝修陳舊,有些甚至稱得上是簡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這些小吃的權威性。
????如位于白云山腳下的冰泉豆漿館,常年顧客盈門,遠道而來的食客要喝上美味的豆漿,排隊等候的時間可能比坐下來品嘗的時間還要長。作為梧州美食界領軍式餐館的冰泉豆漿館尚且如此,則無望其他小吃店鋪能上檔次。
????梧州有名的小吃店,大多擁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營歷史,但在店面裝修、包裝宣傳上花的心思和精力,遠遠不及店面的經營歷史,因此,店面窄小、破舊邋遢,甚至沒有像樣的招牌,也成為了梧州小吃店尷尬的特色。
????此外,梧州名小吃的店面分散也一直被詬病不斷。今年過年期間,從南寧到梧州探親游玩的陳先生表示,外地人找到南寧中山路,地道小吃應有盡有,“但在梧州沒有地標式的小吃街。”陳先生的感慨,也道出了許多游客的心聲。
????此外,老牌小吃店鋪長期不注重品牌經營,導致地道小吃山寨化趨勢加劇。據悉,梧州醒醒田螺已經以相同名號出現在外地,食客嘗過“異地醒醒”才大呼上當。商家之間也精于模仿之道,“李逵”“李鬼”一字之差常讓食客難辨真假。
????新鮮熱辣的外地小吃也來下戰書。市區新開張的某全國連鎖火鍋城位于南環路的臨街鋪位,利用團購優惠等經營方式很快打響了名號,像該火鍋城一樣,麻辣燙、酸菜魚、雞公煲……這些無論是食用方式還是味道都異于本地傳統小吃的餐飲店鋪已大量進駐梧州。
????與占據市區繁華路段、經營手法多變的外來小吃店鋪相比,本地小本經營的小吃店鋪難免處于劣勢,一批實力較弱的店鋪正逐漸被淘汰。“我記得在大校場附近吃過‘神仙煲’,一種以甜酸湯為湯底的火鍋,但現在找不到了。”市民李先生表示,特色小吃的曇花一現令食客倍感惋惜。
????原因:受主客觀因素影響
????服務滯后、地道小吃山寨化、外來小吃進駐……梧州小吃的現狀并不容樂觀,但面對種種問題,梧州名小吃的經營者們卻似乎很淡定。
????老牌名小吃借助長久以來鑄就的“金招牌”,客源并不成問題,因此對于品牌的經營和打造,并不以為意。“有一次,一位日本的游客吃掉數十串燒‘鳳尾’后,還打包了20串才離開。”大南路卿記燒烤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卿記燒烤店一樣,不少老牌小吃店迎來外地游客甚至外國游客已經不再是稀奇事,也許也是這個原因,他們都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小吃的制作和味道上,忙于埋頭經營,自然也就“無暇”為自己的產品宣傳造勢。
????“不是我不想裝修,只是裝修門面漂亮了,很多食客就不敢進門消費了。”珍威腸粉店負責人如是說。位于阜民路口的珍威腸粉店,經營歷史已有20多年,期間數次搬遷,盡管店面越變越寬敞,但店內的裝修簡單如初。
????像珍威腸粉店一樣,本地不少傳統名小吃店,大都是由“50后”、“60后”的經營者一手創辦起來,店面因此也保留著簡樸的經營風格。在老梧州看來,簡樸的裝修意味著價廉物美。受市民的消費觀影響,經營者也無意把精力花在門面裝潢上。
????店面的簡樸,除了經營者的主觀意識外,市場上的客觀條件的制約也不可忽視。由于租金飛漲,小吃店經營者最終逃不過結業或者重回“路邊攤”的命運,經營近20年的“開記酸嘢”就是從室內經營重回路邊攤的典型一例。
????有實力的小吃經營者則礙于租金過高,或者環保、消防等前置審批不過關,店鋪無法升級改造。多年來,縮在潘塘公園一隅的“潘塘醒醒”負責人依舊實現不了提升經營檔次的愿望。
????不少老牌小吃店經營者認為,職能部門從未對小吃店鋪進行有效地規劃、管理、扶持,導致小吃無法成行成市經營,更談不上換代升級了。
????剖析:名小吃也是“軟實力”
????游客來梧州,可以一睹舉世無雙的鴛鴦江、參拜屹立西江畔的龍母、登上城市之巔白云山……除此之外,市區還有什么能讓游客駐足流連?對游客而言,大眾都能消費得起的當地名小吃,不僅可以領略到當地的風土人情,更是城市的一張“微名片”。
????誠如市政協委員、民盟梧州市委會副主委梁廣輝所說,“梧州小吃大有文章可做。”梧州老牌小吃由默默無聞到聲名遠播,這個過程就深印著梧州人民勤勞創業的精神,“文化人從中深挖,能共同做好梧州小吃這篇大文章。”
????當前,全國上下都在大力倡導提升文化軟實力,市鼎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鼎瀚認為,飲食文化就是梧州市不可忽視的軟實力。薛鼎瀚表示,市內不同檔次的餐飲單位已發展得有聲有色,要形成梧州餐飲品牌文化,“只欠打造與宣傳。”
????由“吃文化”帶來的經濟效應也是可以預見的。市飲食業商會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餐飲作為城市旅游的重要一環,上接城市觀光,下啟商品消費,以飲食文化為核心,可以推出別致的餐飲之旅。
????思考:打造“吃文化”需引導
????令業界倍感焦急的是,梧州“吃文化”一直未得到重視,開發“吃文化”需要職能部門坐立起行。
????無規矩不成方圓,餐飲、旅游等部門首先要為名牌小吃制訂標準,舉辦年度評比為小吃造勢。對此,梁廣輝表示,職能部門舉辦年度“十大小吃”評選,通過與媒體、商家、市民的互動,評選本土十大小吃。為激發經營者的創新和競爭意識,大賽可以實行增補制和淘汰制,并推出獎勵機制,給連續獲獎的小吃冠以更高級別的稱號。
????而小吃要實現持續發展,職能部門關注小吃店經營困境顯得尤為重要,“建立適應餐飲單位發展的小吃街”成為眾望所歸。市飲食業商會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打造梧州飲食街,是集各類餐飲項目于一體的有效辦法,也能促成餐飲業系統化、標準化發展。
????為維護知名小吃的名聲,商標注冊則是有力的武器。但受知識水平限制,老牌小吃經營者注冊商標步履維艱。曾獲第六屆梧州國際寶石節美食嘉年華美食評比梧州名小吃金獎的“肥婆牛雜”負責人羅燕萍表示,在商標注冊工作上,希望得到職能部門引導。在小吃經營者當中,像羅燕萍一樣熱切希望的不在少數。
????梁廣輝對此認為,老牌小吃是城市現成的“品牌資源”,受眾廣,知名度高。職能部門應積極引導經營者注冊商標,為打造我市名牌小吃提供資源儲備。
????值得注意的是,受困于傳統經營理念,老牌小吃經營者往往滿足現狀導致發展停滯不前,一些優秀的制作工藝甚至失傳。為確保本土小吃有效傳承,梁廣輝表示,職能部門可以組織有實力的經營者定期交流學習,甚至走出去學習外地先進的經營理念,轉變經營者保守的經營理念,擴大名牌小吃的發展空間,促成本土知名小吃的連鎖、加盟式經營,讓本土知名小吃得以流傳、推廣。
????而上檔次、規模的年度飲食文化節則是光大本地飲食文化的最強助推器。薛鼎瀚認為,打造年度飲食文化盛會要堅守“本土特色”,推行“特色食品進場制”、“外地食品同場競技制”,使飲食文化成為繼寶石文化后梧州市吸引客商的一大節慶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