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第十個“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良好睡眠,健康人生。”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人群中有28%的人是失眠者,17.4%的人為可疑失眠者。我國睡眠研究會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失眠發生率排在前5位的是醫生、記者、教師、軟件研發員、警察,并且逐漸向低齡化發展。
????浙江醫院副院長、精神衛生科主任、睡眠障礙診療中心主任于恩彥教授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提高睡眠質量,最好從小開始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
????最小的失眠患者只有5歲
????5歲女孩盈盈是于教授10多年接診經歷中,最小的一名病人。她很活潑,喜歡聽媽媽講故事。但近半年來,她不再是聽完一個故事就睡覺了,而是不斷纏著媽媽講完一個又一個,直到媽媽生氣了才肯睡覺。第二天上幼兒園沒精神,被老師批評后,盈盈就回家沖媽媽發脾氣。
????“這孩子明顯是睡眠習慣沒有培養好。”于恩彥說,到了該睡覺的時候,不肯入睡,想方設法找借口,如再玩一會,或再看會電視等,直到被強制入睡。這些表現都屬于一種強制入睡性睡眠障礙,多發于3歲到6歲的寶寶,主要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入睡管教不嚴。
????“偶爾失眠會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動作不協調,長期失眠則會帶來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出現障礙和工作力不從心等后果,”于恩彥說,“良好的睡眠習慣,其實對人一生都是有益的。”
????多曬太陽有助于晚上睡眠
????“和10年前相比,來看睡眠門診的人大大增加。”于恩彥介紹,“失眠是一種病已經被普通人接受,近些年,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開始失眠,大部分都是壓力造成的。”
????那到底該怎么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呢?首先要營造適宜睡眠的環境,其次要有規律的作息,這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生物鐘。
????他舉了一個治療失眠常用的方法:光療法。許多失眠者會被醫生建議多曬太陽,其實就是針對人體內控制睡眠的一種激素——褪黑素提出的建議。
????褪黑素是在沒有光線的昏暗環境下,由人體分泌出來,而引發人的睡意,白天多曬太陽,就是要通過光的照射,抑制人體分泌這種激素,讓人白天毫無睡意。等到晚上,沒有光線照射的時候,就會完全釋放出來,迅速進入睡眠狀態。
????其實這種方法也同樣適用于上夜班的人,為了讓晚上更精神,上夜班的人白天睡覺時,就要保證房間內不要有光照,而晚上上班的時候,就要保證光線充足,人體就能逐漸調節原來的生物鐘,適應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