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楊宗林)3月24日是我市氣象開放日,被命名為“廣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梧州市科普教育基地”的市氣象科普教育基地免費向市民開放,并有氣象局專業人員向市民講解氣象臺、地面觀測站、高空觀測站的工作原理以及天氣預報形成過程等氣象科普知識,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參觀。
????氣球好大,人工增雨火箭好小
????“哇,這個白氣球好大哦?!闭谟^測場好奇地觀看數字探空儀(俗稱放氣球)的三年級小學生黃心怡對媽媽說。“這個叫高空探測儀,它能監測到不同高度的溫度、氣壓、風向和風速等重要氣象數據。”聽到有小朋友好奇心地問,現場工作人員一邊詳細地講解一邊把高空氣球放低給市民觀看。“這根鎢絲是測溫度的,這個小方塊是測濕度的,這個小部件用于測風速,監測到的氣象數據將通過這個電路板傳輸給地面雷達接收系統?!惫ぷ魅藛T還將數字探空儀拆開,詳細地向市民講解它的工作原理和每一個零部件的作用。
????“這么小的火箭,能坐人么?”二年級學生李凡小朋友一邊摸著火箭彈一邊不解地問。稚氣的問話把在場的市民都逗樂了,原來小朋友把人工增雨火箭彈誤認為是電視上見過的搭載航天飛船的大火箭。為了給觀眾釋疑,現場講解員把火箭彈從塔架上拿下來遞給大家看, 并講述增雨火箭的使用和工作原理。
????“在云層達到一定厚度的情況下,為了增雨、防雹、攔截消雨和防霜消霧等,我們就可以發射火箭彈?!惫ぷ魅藛T說,“為了防止完成使命的火箭殘殼掉下砸傷人,我們還在火箭彈里安裝了2把降落傘,當催化劑播散完成后降落傘就會自動打開,讓火箭緩緩地安全著陸。有些火箭還安裝了自毀裝置。”
????天氣預報是這樣形成的
????除了氣象儀器,市民對天氣預報的形成過程也頗感興趣?!案呖沼^測場(放氣球)和地面氣象觀測場是天氣預報形成的兩個重要部分?!睔庀笈_工作人員向市民解釋,放氣球可以高達30000余米,它能實時監測到不同高度的溫度、氣壓、風向和風速等重要氣象數據,這些數據會通過雷達接收后傳上南寧再傳到北京,通過超級計算機的處理后自動形成天氣數據,然后全球共享。
????而地面觀測場的百葉箱、雷電探測儀、日照計和雨量計等設備,能收集到最低最高溫度、雷電、雨量和日照等氣象數據?!霸偻ㄟ^看衛星云圖等,將所有氣象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就能預測未來天氣了?!?/p>
????普及氣象知識
????增強防災減災能力
????“通過零距離接觸氣象儀器,向市民講解等形式,讓市民了解氣象儀器的工作原理,天氣預報的形成過程等氣象知識,引起大家對氣象的關注。對于增強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我市綜合防災減災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影響,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笔袣庀缶謽I務科副科長駱堅說。
????據了解,市氣象科普教育基地設置有陳列大廳、科普回廊等多個氣象科普功能區和氣象信息科普設施,常設的科普教育點,依托氣象臺、地面氣象觀測及高空探測場地等高科技環境觀測基地開展科普活動??破栈乩饶壳耙巡颊褂?D立體科普掛板、無源之水、云高測高儀、雷達回波顯示器、無弦琴(激光排簫)、平衡器、光纖變化等科普器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