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粥泡面權當午餐
????一份熱騰騰的“營養午餐”成為邊遠鄉村學校學生的熱盼
????記者 孔妮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學生的營養午餐成為熱門話題。不久前,我市正式啟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貧困學生營養改善試點工作。為了更近距離地了解農村學校學生的膳食狀況,3月23日,本報記者帶上一批愛心雞蛋,探訪位于旺甫鎮大盈村的大盈中心小學,與學校老師一起為孩子們做了一頓午餐。
?
記者孔妮與大盈中心校的老師們一道為在學校就餐的同學們準備午餐。 蒙紹松/攝
?
?
?
同學們自覺地排隊領取自己的午餐。蒙紹松/攝
?
????學生午餐要自帶大米
????23日上午9時45分,經過一個半小時的車程,采訪車終于來到了坐落于旺甫鎮大盈村的梧州市大盈中心小學。
????大家一下車,就走進了學校的食堂。大盈中心小學的食堂約有100平方米,包括煮食的廚房、學生就餐的餐室。廚房里有一個可同時放六個大鍋的大灶臺,上面有兩口大鍋,正用柴火燒著熱水。灶臺旁邊堆著一堆已經砍好的木柴,準備用作添火之用。廚房的壁柜里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個個飯盒,那都是在學校吃午餐的學生的。
????校長覃偉銘告訴記者,大盈中心小學目前有320多名學生,其中有120人因家離校較遠、家庭困難、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而需要留校吃午餐。
????據悉,這個食堂是愛心人士捐資建設的。4年前,這里僅是一個20來平方米的矮瓦房,是教師的廚房。而當時學生都是從家里自帶午餐。冬天,冷冰冰的,夏天,又容易變餿。老師們非常體諒學生的難處,把教師廚房挪出來給一部分學生熱飯或煮東西吃,有的在自己煮食的時候多做一點給學生,但是簡陋的廚房也只能解決幾個學生的午餐。
????2008年,有愛心人士來到大盈中心小學,看到6個學生擠在這個簡陋的小廚房里吃午餐的情景,在了解了相關的情況后,為該校捐資建起了這座食堂。有了新食堂后,學生每月初自帶2.5公斤大米,由學校統一蒸煮成米粥后分發給學生。“現在學生冬天能喝上熱粥,夏天也不用吃悶出味道的午餐了。”覃偉銘說,雖然建起了食堂,但學生午餐的條件還有待進一步改善。
?????教師抽時間幫廚
????由于在學校進食午餐的學生比較多,廚房的阿姨從早上8時半就要開始忙起來,劈柴,起火、燒開水、洗米下鍋、添火。10時20分,兩個大鍋的水已經燒開了,阿姨用電子秤稱好12.5公斤大米,開始洗米下鍋。
????“煮學生午餐所用的木柴都是學校購買的嗎?”記者在一旁邊用火鉗幫忙添柴火,一邊詢問。覃校長解釋說,由于學校的經費有限,木柴大部分都是學生家長幫忙解決的。開學時,學生家長就會帶一些木柴過來,不夠的部分學校再想辦法解決。
????在廚房里,記者發現,除了一個阿姨會固定在廚房里忙活,常常會有不同的人在不同時段進出廚房,劈柴、添柴火、燒水。對此,記者覺得納悶。詢問之下,才知道這些人都是學校里的老師。
????正在幫忙洗米下鍋的六年級老師梁日安告訴記者,學校廚房里一直人手緊缺,所以在未到他上課的時間,備好課后便和其他老師一起到廚房里幫忙。
????據覃校長介紹,目前學校食堂只雇了一位阿姨,月工資是400元。由于學校的經費有限,這400元錢工資還是家長和學校一起負擔的。一個人負責120人的午飯,工作量非常大,常常忙不過來,只能讓老師抽出時間來幫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大盈中心小學有教師16人,學生320人,教師的教學任務本來就非常繁重,但教師平時都會主動擠出時間到廚房幫忙,一同把學生的午餐做好。
????白粥泡面權當午餐
????10時45分,記者和覃校長一起把本報送來的愛心雞蛋洗干凈,放進一只鍋里蒸煮。而這個時候,旁邊兩個鍋的米粥也燒開了,記者學著老師李北振的樣子掀起鍋蓋,用一只大勺子舀了幾下,再蓋起鍋蓋。據李老師介紹,這樣不時舀幾下米粥,煮出來的粥才不會粘鍋底。
????“為什么不做米飯而煮米粥呢,學生吃米飯不是更能填飽肚子嗎?”記者看著鍋里正呼嚕冒泡的米粥,不禁提出疑問。
????“學生每月初自帶大米由學校統一蒸煮,但菜還是由學生自行解決的。”覃校長解釋說,考慮到學生一般自帶的菜都是咸菜,適合煮米粥,做米飯的話就難下咽。而學生在吃完分給自己的米粥后,還想吃,都可以再添,直到吃飽為止。
????問及學校方面為什么不一起給學生做菜,覃校長頗為無奈地說,那樣廚房至少要請3個人以上,而目前學校根本沒有辦法擔負這部分的開支。
????11時20分,米粥已經燒開了,雞蛋也已經蒸熟了。阿姨把熱騰騰的米粥舀在大碗盆里,記者也從鍋里將雞蛋一個個的拿起放在盆里,做好為學生開午餐的準備。
????11時40分,“叮鈴鈴……”隨著下課鈴響起,留校吃午餐的學生習慣地來到食堂拿起自己的飯盒,排起長隊等候午餐。
????“咦?今天午餐有雞蛋吃,真是太好了!”……記者在幫忙分發米粥和雞蛋的時候,聽到學生雀躍的話語,內心也感覺到非常高興。而排在后面的學生還掂起腳跟往前看,眼里充滿了期待。
????在餐室內,學生們一邊吃著雞蛋,一邊大口喝著米粥。該校的老師告訴記者,大盈中心小學是一所邊遠鄉村學校,留校吃午餐的學生,多為家住學校遠的學生,或是留守學生。有的學生從家里步行到校就要接近2個小時,每天早上5時多就要起床回校,家庭困難且住得較遠的學生有時候連早飯都省了。
????記者走進餐室,在其中一張桌旁坐下,與學生聊聊天。家住塘沖小組的五年級學生李鑑明正好就坐在記者旁邊。
????在和李鑑明的聊天中得知,他上學要翻過一個山頭,步行到學校差不多要一個小時。學校沒建食堂的時候,他中午吃的是從家里帶來隔夜的冷飯菜。問他現在中午為什么不帶菜來,李鑑明說,他早上6時多就要出門,父母也要忙農活,沒時間準備,現在能在學校食堂里吃上一碗熱粥就已經很不錯了。最后,李鑑明還是輕輕的說了句:“中午如果有熱騰騰的米飯,香噴噴的菜,那當然就更好了”。
????一個叫陳婉雯的六年級學生并沒有吃米粥,只見她拿著一碗杯裝泡面裝了熱水,等著面泡好了才吃,天天中午都如此。記者問她天天中午吃泡面不生厭嗎,靦腆的她坦言,午餐吃泡面方便,并且已經習慣了。
????在與孩子們的溝通交流中,記者發現很多學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算得上是留守兒童。與其中一位小女孩的交談,讓記者印象頗為深刻。
????“你的午餐都在學校解決嗎”
????“嗯,是的。”
????“是因為住得遠嗎?”
????“不是,我爸媽都在外面工作,常年管不上我。”說到這里,小女孩似乎不再愿意繼續接下來的話題,眼睛里似乎有淚花在閃動,記者也只好放棄采訪。這些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照顧,很多都是早上沒有吃早餐就直接回到學校,而午餐就在學校食堂簡單解決。
?????迫切希望試點盡快鋪開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旺甫鎮除了大盈中心小學外,還有老義、山心等鄉村學校,也有中午在學校就餐的學生。這些學校的老師和學生,都非常迫切地希望能夠改善午餐的條件,“營養午餐'成為他們熱切的期盼。
????旺甫鎮中心校的校長李小武表示,讓人欣喜的是,梧州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貧困學生營養改善試點工作于今年正式啟動,“營養午餐”可以保證孩子們每天都能吃上肉類和其他蔬菜。孩子午飯吃得飽,下午上課精神勁頭足,學習不容易分心,對孩子的成長也有利。雖然第一步屬于推廣實施階段,但待條件成熟后將會對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寄宿制學校學生實施,并逐步擴大到非寄宿制學校。屆時,像大盈中心小學的鄉村小學也將得到惠及,學生的午餐伙食能夠得到大為改善。因此希望試點工作能夠盡快鋪開,讓鄉村小學的學生能夠吃上“營養午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