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童謠,每個人都會想到自己兒時掛在嘴邊的那些“順口溜”:“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蟲,保莊稼,小朋友們都愛它”“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蓋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造”……
????但如今的兒童,早已經不唱這些傳統童謠了,取而代之的是被孩子們自由發揮改歌詞、改古詩的“新童謠”:“上學苦,上學累,上學還得交學費”“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噴了殺蟲劑,不知死多少”“日日返學愁更愁,老師講野無厘頭,我就聽到似夢游,次次批評無理由”“向錢看,向厚賺”……帶有拜金、消極傾向或發泄情緒類的順口溜正在我市的校園中悄然流行。
????孩子:因為好笑,就跟著學了
????近日,記者選了下午的放學時間在市區幾所中小學門口進行問卷調查,對“灰色順口溜”在中小學生中的普及程度做了一系列了解,幾乎所有學生都知道“灰色順口溜”或“灰色童謠”,并且能隨口講出幾段。
????“橫眉冷對試卷紙,右手緊握鉛筆頭。哥我不怕拿鴨蛋,挺胸抬頭交白卷”“織織復織織,吾識就吾識。測驗夠刺激,居然無題識。上堂聽吾識,搗亂多款式……”“春風又綠江南岸,學生睡倒一大片”……振興小學四年級男生小劍一口氣就講了三段,這些或改編、或自創的順口溜,不但押韻上口,還有普通話、白話不同版本。
????對于“灰色童謠”的說法,小劍和同路回家的同學表示“這個詞用嚴重了”:“其實我們講這些順口溜,沒有任何不好的想法,現實中也不會那樣做,就是覺得搞笑、好玩。”當問及從哪兒學的這些順口溜,他們的回答則是:“這個不用學,同學間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流行了。
????采訪中,記者發現,在中小學生中影響廣泛的順口溜,多數是一些與學習、學校、課堂或老師、同學有關的內容,有些是孩子們反映學習環境和狀態,有些則是他們對作業多、考試多現狀的不滿和發泄。
????盡管這些經過二次改編的“順口溜”格調不高,但在許多中小學生間卻流傳甚廣,不少兒童還對有“創作改編”能力的同學投以仰慕的目光。
????家長:覺得不安,但也很無奈
????“抽煙身體好,賭博練頭腦,搖頭沒煩惱,打架練手腳,吃飯不吃菜,攢錢談戀愛。”第一次聽到剛上初一的兒子說出這個順口溜時,36歲的聶小珍很是生氣,“攢錢談戀愛,小小年紀就惦記這事,以后怎么用心讀書?”聶小珍批評了兒子。然而,她很快發現,類似的順口溜不僅兒子會說,他的同學也說得津津有味,這讓聶小珍很是不解。
????今年春節期間,看到兒子和同學在炫耀新創作的對聯,聶小珍更是寢食難安?!啊下摚嚎荚嚥蛔鞅讈砟戤攲W弟,下聯:寧可沒人格不可不及格,橫批:就是要過?!@叫對聯嗎?明擺著是教孩子學壞,也不知他從哪兒學來的,十幾歲的孩子正是容易叛逆學壞的年紀,真怕他被這些影響了學習。”接受采訪時,聶小珍話語中滿是擔憂。
????采訪中,記者發現,多數家長在得知孩子說“灰色順口溜”時,都會表現出吃驚、生氣,并對兒子提出嚴厲批評、警告。然而,受到批評的孩子面對家長時雖然不說或少說“灰色順口溜”了,但私底下,他們卻依然很感興趣。對此,不少家長都頗覺無奈。
????“作為學校,應該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和健康的審美趣味,怎么會任由‘灰色童謠’盛行,希望學校能對學生加以引導與教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長說。
????老師:客觀看待,引導很關鍵
????對于“灰色順口溜”,我市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要客觀看待、理性分析。
????在數學老師吳慧看來,對于學生喜歡自創與互傳順口溜等形式的童謠這件事要客觀分析?!按猴L又綠江南岸,學生睡倒一大片”、“君子坦蕩蕩,小人寫作業”等“另類詩句”的流行,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了學生們對童謠的興趣,以及他們可以聯系所學知識舉一反三的敏捷思路。“只要不是低級趣味的,改歌詞、自創順口溜這些并不是壞事,因為這是孩子模仿能力、創造能力提高的表現。”她認為,兒歌、詩歌,順口溜節奏朗朗上口,容易傳唱,符合小孩的年齡特點,學生傳唱和創作童謠,并用這些獨特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所想所看,這種心理也很正常。之所以出現所謂的“灰色順口溜”,多數是因為受到社會一些不良風氣及各種網絡語言、惡搞短信的影響,但學生大多只是出于好奇和覺得好玩的心態來傳播的,自身不一定有不良想法,只要稍加引導和教育就行了。
????而一些有識之士也表示,雖然不必把“灰色童謠”視作洪魔猛獸,但是,因為它的傳播與我們國家倡導的文明健康、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是不相符的,而且,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社會各界對此還是要引起重視。
????我市心理咨詢師梁曉麗分析說:“再普通的一句話,說得多了,對一個小孩來說也會變成很重要的話。這些‘灰色童謠’中的不雅詞語、消極情緒,被學生常掛在嘴邊,極有可能成為影響他們性格、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詞,所以,童年時代孩子心中樹立正確的榜樣、信條非常重要,家長和學校的引導一定要積極?!?/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