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陳素雅 通訊員 孫敏)5月7日,旺甫鎮一家祖孫三口因誤采誤吃有毒蘑菇,導致食物中毒入院治療,其中最小的中毒者只有7個月。經過幾番救治,兩位食用較多的成年人暫時脫離生命危險,食用最少的嬰兒則基本恢復正常。
????三人均已脫離危險
????據了解,中毒的三人分別是62歲的爺爺、58歲的奶奶和年僅7個月的孫子。患者家屬回憶,中毒的爺爺奶奶一直有從山上采摘野蘑菇食用的習慣。7日中午,爺爺從山上采回蘑菇后與肉片一起炒熟做菜,爺爺吃得最多,奶奶其次,孫子大約吃了一片。
????到了下午,兩個成年人均出現心悶、抽搐、頭暈等癥狀,爺爺更是出現嗜睡等重癥,小孩也聲嘶力竭地哭鬧不休,但是三人都沒有嘔吐的癥狀。隨后,三人被送入當地衛生院初步診斷并迅速轉至市人民醫院,工作人員通報了當地衛生部門和梧州市疾控中心、市衛生局等有關部門。
????當時前往旺甫鎮接診的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韋江醫生介紹,兩個成年人洗胃后都被送入重癥護理病房觀察,8日已經清醒。食用較少的孫子,經過治療也已經停止哭鬧,并進入了兒童重癥護理病房觀察。目前三人都已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由于送院治療及時,治愈后應該不會留下后遺癥。
????常見野蘑菇未必安全
????韋江表示,誤食毒蘑菇后,病人除了呼叫救護車外,需要盡早催吐、洗胃,減少有毒物質對大腦、心臟、肝腎等重要器官的損害。
????記者也從梧州市衛生局和疾控中心了解到,近期連續降雨,潮濕的天氣最適合霉菌生長,也是歷年來誤食毒蘑菇中毒的高發季節。工作人員介紹,毒蘑菇又叫毒蕈,外形與食用菇沒有明顯區別。由于蘑菇品種多,而且有毒與無毒蘑菇不易鑒別。蘑菇種類極易發生變異,很可能一種野蘑菇幾個月前能吃,再過幾個月就已經帶毒不能吃。加之市民缺乏識別有毒與無毒蘑菇的經驗,隨意食用易因誤食而中毒。因此,如有市民食用蘑菇后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伴頭暈、頭痛、四肢乏力等癥狀,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