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鄭玉華 通訊員 鄭福文)5月15日,是我國第19個“防治碘缺乏病日”。當天,市發改委、衛生局、鹽務管理局等12個部門在潘塘公園舉辦了主題為“科學補碘,健康一生”的宣傳活動。疾控專家表示,目前我市基本消除碘缺乏病,但由于我市屬碘缺乏地區,市民仍需長期食用并科學使用碘鹽,以預防碘缺乏病的出現。
?昨日,活動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知識問答等形式,向市民宣傳碘缺乏的危害及科學補碘的相關知識。活動中,記者發現部分市民對于碘鹽的使用仍存在誤區。市民黃桂英阿姨表示,她聽說做菜時放油后立即放碘鹽,可中和食用油中的致癌物質黃曲霉素。疾控部門的工作人員耐心地糾正她:碘鹽并沒有中和黃曲霉素的作用,做菜時過早地放入食鹽,反而會讓碘成分因長時間受熱而丟失,起不到補碘的作用,應在菜肴快煮熟出鍋時才放入碘鹽。此外碘鹽宜隨買隨吃,避免因長期存放或受潮、高溫造成碘流失。
?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性病科副科長黎啟明表示,由于我市屬于碘缺乏地區,所以群眾仍需要遵循長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補碘的原則,堅持食用碘鹽。應到商店、代銷店等購買帶有碘鹽標識的包裝碘鹽,日常生活中還可增加海帶、紫菜、貝類等富碘食物。
?黎啟明還介紹說,由于多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變化等,不同地區人群尿碘水平高低不一,今年我國調整了食鹽碘含量的標準,廣西采用25mg/kg±30%的新標準,食鹽碘含量標準的調整基于全國碘缺乏病的檢測結果,均在人體的安全范圍,所以市民對于近期有關“食用碘鹽導致碘攝入過量”等說法不必擔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