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市工信委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市萬元工業總產值耗電量為278千瓦時,去年同期為367千瓦時;萬元工業總產值耗煤量為0.11噸,去年同期為0.14噸;萬元工業總產值耗天然氣為0.57立方米,去年同期為0.69立方米。
????“從這組數據的比對分析可以看出,我市的工業企業單位能耗正在逐漸降低,產品結構在調結構轉方式方面已初見成效,能耗結構也正朝著好的方面發生變化。”市工信委主任李旭長如此分析道。
????如今,在堅持“以技改促調整、以技改促發展”的理念指導下,我市把更新改造作為一項事關工業經濟長遠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以此來推動工業產業轉型升級。
????節能降耗助力效益提升
????近年來,我市提出并實施“退城進園”科學舉措,把企業搬離市區,不但為城市化發展騰出容量,也讓企業在搬遷過程中,借機淘汰落后產能,通過技術改造和擴產來提高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園區產業集聚和產業輻射的作用。
????2007年,我市開始實施一批異地搬遷技改擴建項目,新華電池公司、梧州松脂公司、三威公司等一批集中在市區的企業,陸續在梧州工業園區、東出口工業集中區等產業園區安家落戶,并在搬遷過程中實現技改升級。
????位于梧州工業園區的神冠蛋白腸衣公司對供熱系統進行研發,淘汰國內已經相當先進完全燃燒超過85%的鍋爐動力系統,全面啟動更環保節能的熱泵供熱系統。“企業入園時就立下三年內達到廢氣、廢渣零排放的‘軍令狀’。啟用電能作為加熱系統,不但使廢渣廢氣實現零排放,還將生產效率從秒速40米提升至50米以上。”該公司技術部副部長梁健說,公司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已從0.328噸標煤大幅降至0.235噸標煤。而通過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等投入,神冠公司的生產速度和效率也相應得到提升:今年1至3月,該公司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4.7%,比去年同期增長27個百分點。
????同潤銅業公司從蓮花山搬遷到梧州工業園區,每條生產線投入20多萬元進行“二次出酶催化燃燒”技改,生產燃燒的高溫廢氣和廢水均可以實現百分百循環利用,加工工序產生的銅屑全部回收作為原料,實現“三廢”零排放。“改造后每條生產線每天的用電量至少降低了一半,相當于幾個月就把改造生產線的錢省回來。”該公司負責人曹應軍自己有一本“賬本”。
????技改推動產業發展壯大
????12萬噸,1.35億元———這是2011年藤縣鈦白粉產業的總產量與稅收額。今年1至3月,該縣鈦白粉產量達1.78萬噸,累計產值達3.08億元,同比增長71%。
????簡單的數據對比,是藤縣鈦白粉產業技術提升、產品價值倍增的最好印證。一份2011年藤縣鈦白粉生產企業產銷統計表顯示,當地鈦白粉生產企業產量同比最多的減少了20%以上,(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但稅收同比最多的卻增長了200%以上……“這樣的業績是企業生產技術提升、產品價值倍增的結果。”藤縣工信局局長彭偉元分析說。
????但是,通過園區匯聚企業,并不能代表產業必然實現跨越發展。“產業競爭力強弱與企業發展壯大,取決于技術的研發與運用。”藤縣縣委書記莫奕堅認為。事實上,藤縣鈦白粉產業先前之所以會陷入低迷,很關鍵的一點是生產技術落后。業內人士指出,藤縣鈦白粉產業要發展壯大,必須進行技術改造,從而實現節能減排,降低產品單耗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進而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產業鏈,提升企業綜合實力。
????如今,這一點早已在整個行業形成共識,藤縣也一直在著力推動鈦白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去年,僅金茂、佳源、雅照三家鈦白粉企業,就投入1億多元資金進行技改。目前,金茂鈦業公司10萬噸金紅石鈦白粉酸鈦聯產技改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佳源實業公司正在建設的年產10萬噸鈦白粉生產線和年產40萬噸硫酸生產線,全部采用新工藝生產,與舊工藝相比,每年節約標準煤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20萬噸。
????經過科學的規劃和正確的引導,藤縣已經通過園區化戰略,整合各項資源,將鈦白粉生產企業的積極性提高到產業升級的層面:到2015年末,實現鈦白粉年產能25萬噸,關聯帶動涂料、油墨、塑料等下游產業引進,以及上游配套的硫酸、電廠等項目建設,產業鏈條得到充分延伸,清潔生產型產業園區初步建成,實現工業產值100億元,稅收約10億元左右。
????“三同時”倒逼產業轉型升級
????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和技改項目的污染治理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三同時”制度是我市以環境倒逼機制促產業轉型升級的又一妙招。為此,項目建設由環保部門提前介入,對存在環保問題的,當面提出改進意見;對不符合環保要求的,當場予以否決。
????在“環境倒逼”策略的“高壓”下,我市各相關企業都經歷了“先苦后甜”的驚喜,不少企業由此獲得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市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認為,現在不是環保局逼著企業節能減排,而是企業自己正在積極為環保“買單”,獲取新的綜合效益。
????技改,還使企業走上節能減排的環保新路子。新盈特鋼有限公司從2005年就開始生產不銹鋼鋼坯,年產20萬噸不銹鋼鋼坯都是初加工產品,產品附加值不高。不轉型,隨時可能被關停。2009年初,該公司投資3900萬元進行技改,上馬環保除塵和水處理設備,增建一套電弧爐、兩套精煉爐、兩套制氧機組,全面轉產高附加值的不銹鋼鋼坯,產量增至50萬噸。接著,公司又投資1.5億元進行不銹鋼深加工,項目實現當年竣工投產,當年產生效益,成為我市企業轉型升級的“傳奇”。“現在可是苦盡甘來,今年產值有望突破15億元,稅收5000萬元。”該公司總經理張國樑說。
????3月12日,落戶市不銹鋼制品產業園區的沃華機械有限公司500萬件鋼瓶生產項目鳴鑼開工,主要生產壓力容器、不銹鋼制品及機械制造,年產值將達15億元。至此,長洲區已形成從冶煉—熱軋—退火酸洗—冷軋—制品的不銹鋼制品產業鏈。“引導企業加大技改,節能降耗,同時依托原有企業上馬新項目拉長產業鏈,這是長洲區企業走出的轉型升級‘妙棋’。”長洲區區長覃震西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