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吃緊關頭,2012年6月19日,首鋼集團原董事長朱繼民卸任離休,首鋼總經理王青海接過帥印,就任首鋼集團董事長。
此前,首鋼的遷鋼項目剛剛獲國家發改委批復,結束了8年的“黑戶期”,正式躋身合法產能行列。而就在王青海剛剛接任首鋼掌門不久,北京市國資委批復的遷鋼注入首鋼股份(000959.SZ)的資產重組方案,卻在諸多要求主業轉型的小股東狙擊下,胎死腹中。
而首鋼的京唐港項目,則因自主設計的5500立方大高爐而“毛病百出”,數年無法達產達效,凈虧損已超60億元。
首鋼集團近年“吞下”的水鋼、貴鋼等企業,以及順義冷軋等新建項目,也因行業整體虧損大形勢,陷入一片萎靡;而“盈利不錯”的遷鋼,卻遭遇大批小股東舉報,陷入業績造假和關聯交易的質疑中。
有人評說,首鋼轉型“生不逢時”。
在朱繼民執掌首鋼12年,大手筆地完成了跨區域產業整合和搬遷后,偏偏趕上全球“金融危機”;宏大的布局與轉換,瞬間成為企業難以承受之重。
王青海掌門后,首鋼集團下一步該怎么走?
多事之秋
2012年6月25日,首鋼股份召開的股東大會上爆出大新聞:遷鋼注入首鋼股份的資產重組方案,在諸多小股東的反對下,宣告暫時流產。而自2010年10月29日停牌以來,首鋼股份的資產重組方案從醞釀到現在,已經超過20個月時間。
6月26日,首鋼股份股價跳空低開,盤中一度跌幅超過8%,最后下跌4.83%,收于2.76元。
從2011年11月首鋼股份公布重組預案開始,相關的股吧、論壇一直爭吵不斷,諸多小股東認為,在中國鋼鐵業整體陷入“寒冬”下,注入鋼鐵資產實為不智之舉。
在本次股東大會前,有106位小股東聯名向證監會舉報,指控首鋼集團涉嫌利用關聯交易,向擬置入對象遷鋼輸送利益,人為抬高遷鋼2011年業績。 2011年,寶鋼股份(600019.SH)的熱軋毛利潤率10.86%,冷軋毛利潤率12.33%;鞍鋼股份(000898.SZ)熱軋毛利潤率3.95%,冷軋毛利潤率8.30%;武鋼股份(600005.SH)熱軋毛利潤率2.71%,冷軋毛利潤率9.65%;
而首鋼股份2011年冷軋毛利潤率為-3.52%,而以熱軋為主要業務的遷鋼卻實現7.83億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95.5%,“這著實令人生疑”。
首鋼股份小股東反映稱,2011年遷安本地63%品味球團礦在1100~1600元/噸之間,澳礦63%品味在1200-1650元之間。而去年球團礦價錢大部分時刻都在1200元/噸之上,而首鋼礦業向遷鋼出售的球團礦去年全年卻維持1104.48元/噸的價格——這有悖常理。
首鋼小股東維權代表陳鵬舉認為,首鋼集團為了首鋼股份復牌,故意通過關聯交易做高遷鋼利潤,“一旦增發成功,遷鋼利潤將立刻顯露原形,直線下滑”。
另外,中小股東對于首鋼搬遷后原廠房的土地歸屬及補償多有質疑;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大片的地產無疑是最有價值的企業資產。
面對質疑,首鋼股份董秘章雁表示,“遷鋼作為優質資產沒有問題”,“做假賬是很嚴重的事,首鋼股份不存在違規、違法行為”。
但這個保證顯然難以服眾。據了解,目前中小股東已向北京石景山區法院提起集體訴訟,并已得到受理。
“目前,事情已不僅僅是質疑遷鋼優質資產的問題了”,“我的鋼鐵”網研究中心主任汪建華對《財經國家周刊》記者表示,遷鋼是個不錯的企業,這幾乎是業內共識,“但中小股東似乎已喪失了對整個鋼鐵業的信心,他們希望首鋼退出鋼鐵主業,首鋼的解釋將是徒勞”。
“中小股東對首鋼關聯交易的質疑,其實是對整個首鋼運行機制的擔心”,中國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劉海民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關聯交易,似乎已成大型國企集團的共同痛處”。
“國資委→國企集團→股份公司”的國有企業組織結構,難免存在關聯交易。比如土地租賃、公輔設施、原材料供銷、產品銷售、資金結算和相互占用等,都往往被用來作為調節大股東與小股東利益的工具。
目前,首鋼部分中小股東正在組織更多散戶,力求阻止未來的重組方案再次通過。“目前中小股民正在紛紛加倉,并且擴大團隊,力爭達到1億股,堅決否決遷鋼注入,依法討回土地補償,并希望注入土地資本”,陳鵬舉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