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陳素雅)“明明不是我買的房子,房子也還沒有交付。推銷建材和裝飾公司的電話卻打過來了,這是怎么回事啊?”日前,市民楊女士向本報說起了這樁事,她懷疑,購房者的個人信息被銷售人員泄露了。
????今年年中,市民楊女士陪伴家中的親戚購房,最終看中了市區XX豪苑樓盤,并交付了訂金。因為親戚沒有本地號碼,因此聯絡電話留的是楊女士的手機,但是到了交定金、簽合同等階段,楊女士都沒再參與。
????親戚的新房約定下月才交房,但沒想到這一個多月來,楊女士陸陸續續收到裝飾、建材等公司推銷業務的短信和電話。“一開始比較少,現在越來越多,騷擾的短信從早到晚不消停,有時我們還在睡午覺電話就響了,來電話的有裝飾公司、家電賣場、建材商場等,這些騷擾電話影響了我們的正常生活。”
????楊女士曾在電話中詢問對方如何知道自己的電話,對方卻不肯透露獲悉的渠道,稱是商業機密。“購房者的信息泄露見多了,如果他們連陪著買房的人的手機號碼、家庭住址都知道,我們的生活哪還有安全感?”
????記者以購房者的名義咨詢了楊女士親戚購房的XX豪苑,對方堅稱不會是員工泄露其身份信息。
????據業內人士透露,房屋銷售代理公司的銷售人員、開發企業權證部的資料管理人員、按揭銀行的資料管理人員以及物業公司的資料管理人員都擁有較為齊全的購房者信息。像楊女士這種沒買房卻被推銷商家盯上的例子,如果要查應該能查出來是哪一個環節出了漏洞。
????就此問題,記者咨詢了法律援助熱線。工作人員介紹說,公民的電話、住址等個人信息屬隱私,未經本人同意擅自泄露,無疑侵犯公民的隱私權,應承擔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撫慰金的民事責任。對業主來說,受騷擾嚴重時甚至可向消協投訴,或從裝修公司入手,查找泄密源頭,搜集相關證據,向法院起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