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西江都市報)8月30日是農歷七月十四“鬼節”,是市民祭祀亡人的傳統節日。細心的市民發現,當天,祭祀用的豆腐漲價了,燒腩也漲價了……記者走訪了解到,自主定價權為商家節日提價大開綠燈,應節商品的節日剛需特質誘發商家逐利欲望。
????應節商品逢節漲價
????8月30日,家住河東的市民劉小姐發現,南中市場平日賣0.5元的豆腐,當日漲到了1元錢。家住河西的市民肖女士也發現,新興市場某攤檔的燒腩每公斤漲了4元,“每逢到了節日,應節商品的售價都上漲。”
????8月31日,記者來到南中市場發現,豆腐售價已回落到每塊0.5元。當記者詢問30日豆腐漲價的原因時,某位經營者言辭模糊地表示,因為豆腐是“鬼節”祭祀用品,市民的需求量大了,所以提價平衡供求。對此,國家統計局梧州調查隊價格調查科負責人認為,節日漲價現象的出現,很大程度歸根于商家的逐利需求,并引發行業間的跟風提價。同時,市民對應節商品的剛性需求,也助長了商家提價的底氣。該負責人表示,只要不是實時經營成本大幅上調,節日過后,部分應節商品的價格會回落。
????市消協:自主選擇避開漲價潮
????價格說調就調,商家的“漲價特權”是什么?市價格監督檢查分局辦公室主任黎明昌表示,根據《價格法》,只有關系國計民生的商品才由政府定價、或實行政府指導價,除此之外,商家可根據自身經營成本對商品進行自主定價,價格由市場調節。黎明昌表示,我國實行市場經濟后,商家進行正常調價時,物價部門不能強制調價方向。但物價部門要求商家做好明碼標價工作,黎明昌提醒,市民發現商品收費與標價不一致時,可向物價部門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