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錄整理/記者趙洋、通訊員魏火德)在長洲區龍華村,我是第一個大面積種植蔬菜的菜農。
????對于菜農來說,賣菜是最辛苦的事,起早摸黑跑去賣菜,那還是好的,最怕的是,辛苦一場,菜未必賣得出去得個好價。
????幸好,近十年來,梧州的交通環境不斷改善,流通渠道也日益順暢,加上我們菜農有了科技作支撐,我們賣菜變得輕松多了,而且,菜還賣得快賣得好價。
????凌晨開車去賣菜
????梧州民間有兩句俗語:“倒尿咁早”, “長洲屎艇快過龍船” ,它們生動詮釋著長洲菜農種菜賣菜的辛酸與無奈。
????牛屎碼頭(現鴛江麗港香港城旁停車場對出河岸)曾經是梧州蔬菜集散地,也是一個讓長洲島菜農刻骨銘心的地方。以前,老一輩菜農種菜都是用糞的。他們凌晨將瓜菜用艇運至牛屎碼頭,天亮前將市區的糞收集好,再坐艇返回長洲島。
????天沒亮,菜農就得挑著糞桶挨家挨戶去市民家收屎尿,因此,有了句形容時間早的方言———“倒尿咁早”。而因為靠水而居,平時經常要劃艇出行或賣菜,長洲農民劃艇的水平是比較好的,因此,又派生出另一句方言———“長洲屎艇快過龍船”。
????因種菜苦,以前村里不少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我就是其中一個。但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2002年我返回了龍華村。向生產隊承包了7畝菜地,又重新當起了菜農。
????那時,梧州的交通條件和村民的生活條件已有了好轉,但是,賣菜依然是件苦事。我凌晨一點多就得起床摘蔬菜,然后駕駛摩托車運至牛屎碼頭銷售。村里的路況比較差,我駕著車從龍華村出發,在煙塵滾滾的村道上顛簸著前進,到碼頭得一個半小時。對于我們長洲菜農來說,賣菜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在泥濘不堪的村道前行,稍不留神就可能摔倒,蔬菜灑了一地是常有的事。
????那些日子,每次賣菜后回到家中,我都幾乎累得不想說話了。
????賣菜不用出村口
????2003年,梧州市的蔬菜集散地轉到了河西蔬菜碼頭。第二年,竹灣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正式營業,這一來,梧州蔬菜流通渠道大大拓寬,我們賣菜方便多了。
????竹灣市場是個大型的農產品流通市場,交通方便,加上市政府對這個市場大力培育,每天來往的客商很多,在這里,我們比以往更易找到主顧。更讓我們高興的是,從龍華村到竹灣市場,距離比到牛屎碼頭縮短了一半,我們再也不用那么奔波賣菜了。
????梧州發展了,讓我們開心的事也接連而來。村道硬化后,到村里購菜的販子越來越多,我在田頭就可以直接跟他們討價還價,不用出村就能將蔬菜銷售掉。而這時,隨著市里對農業發展的重視,農藥化肥的銷售網絡也延伸至鄉鎮。我只需要一個電話,商家就能將化肥農藥配送到田間地頭。
????這幾年來,梧州市市區面積在擴大,路網不斷延伸,城鎮人口越來越多,出現了不少新建的菜市場,我們菜農的生意更好做了。
????科技種菜不愁銷
????我是龍華村第一個上規模包地種植蔬菜的農戶。說到規模種植,菜農最擔心的也是賣菜問題,畢竟,菜多了銷不出,那損失可就大了。
????不過,近幾年,有了科技作支撐后,我再也不擔心了。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我按照綠色種植的要求連片種植,蔬菜一個種植周期30天左右,期間只噴兩次生物農藥。因為是綠色蔬菜,特別受城里人的歡迎,銷路基本不愁了。
????菜種得好還賣得出,收入當然比打工好了,我將7畝地分為80多個小地塊依次播種,每日都能收割100~150公斤新鮮的蔬菜,扣除種子、化肥、農藥支出,每日有兩三百元的純收入。
????看到我規模種植蔬菜嘗到甜頭,長洲島上規模種植蔬菜的農戶也多起來了,單是龍華村,像我一樣放棄打工,回鄉包地種菜的農戶就有30多戶。現在,我們長洲菜農的日子更舒坦了。
????【背景材料】
????梧州市大力度推進“菜籃子”工程建設,通過改善流通環境、引導科技種植等舉措,不斷激發菜農種菜的積極性。據市農業部門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梧州市蔬菜播種面積達45萬畝,總產量約69萬噸。每日約有150噸的蔬菜供應市區各菜市場,其余的銷往周邊的粵、港、澳地區,甚至遠銷歐盟,深受消費者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