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文學院11日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
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彼得·恩隆德當天中午(北京時間晚7時)在瑞典文學院會議廳先后用瑞典語和英語宣布了獲獎者姓名。他說,中國作家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
瑞典文學院當天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從歷史和社會的視角,莫言用現實和夢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令人聯想的感觀世界。”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之一、瑞典漢學家馬悅然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象力和幽默感,他很善于講故事。此次莫言獲獎將會進一步把中國文學介紹給世界。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17日,原名管謨業,山東高密人。他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
莫言的主要作品如下:
《白狗秋千架》(2004年1月,簡體版出版年份,下同,當代世界出版社)
《紅高粱家族》(2004年1月,當代世界出版社)
《食草家族》(2004年1月,當代世界出版社)
《酒國》(2008年9月,上海文藝出版社)
《檀香刑》(2004年1月,當代世界出版社)
《透明的紅蘿卜》(2004年1月,當代世界出版社)
《四十一炮》(2003年7月,春風文藝出版社)
《牛》(2004年4月,民族出版社)
《十三步》(2003年10月,春風文藝出版社)
《會唱歌的墻》(2005年11月,作家出版社)
《豐乳肥臀》(2004年1月,中國工人出版社)
《生死疲勞》(2006年1月,作家出版社),《蛙》(201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
《蛙》(201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
?
人民網評:祝賀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這是第一位中國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一天,中國作家等得太久了,中國人也等得太久了。我們向莫言表示祝賀!
?一個有過先秦諸子、漢唐氣象、宋明風韻的傳統文學大國,一個曾誕生過孔子、屈原、李杜、曹雪芹的文明古國,走到今天,終于有中國籍作家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名冊上留下名字。我們需要一個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是慰藉,是證明,也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新起點的開始。
不管承認不承認,諾貝爾文學獎因其獎金豐厚、影響力大和權威而為世人看重。諾貝爾文學獎是一個符號,具有明確的指向性價值。中國籍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說明了其著作的高水準,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這是一種接納和融合的過程,這是一種文明對話的過程。中國文學要走出國門,也必須走出國門;中國作家要走向世界,也必須走向世界。
當然,只有一個莫言還不夠,中國不能只有一個莫言。同時,沒有哪個作家是為了獲獎而寫作。在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頒獎典禮上,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說:“我以為獲獎與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有共同的身份——作家,共同珍愛文學,共同的使命擔當。……寫作的過程是不斷反省自己的過程,也是考量自己的內心與生活、人生與時代有多大距離的過程。”獲得魯獎如此,茅獎是如此,諾獎也應如此。每個作家都應該捫心自問,自己的寫作能不能對得起這個偉大而艱難的時代?
?可以期待,莫言之后,還會有中國籍作家或華人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只要作家敢于直視內心,只要不辜負這個時代,只要創作環境不斷改善,有責任的作家必然推出更多精彩的作品。(王石川)
中國作家協會給莫言發表賀辭(詳情點擊)
莫言獲獎感言感謝自己的故鄉(詳情點擊)
莫言經典作品簡介(詳情點擊)
莫言將獲750萬元人民幣獎金(詳情點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