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桑養蠶是條致富好門路,給村民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這條路算是走對了。”蒙山縣西河鎮廣育村村民鐘發昌高興地對筆者說。鐘發昌是村中的老養蠶戶,但十年前家里種桑不足一畝。如今,他家年年種桑二十多畝,每年都有十多萬元收入,成為村里的養蠶大戶。在他的帶動下,廣育村桑園面積發展到1700多畝,每年售繭收入800多萬元。
????近十年來,蒙山縣依托農業生產傳統和資源優勢,堅定走“桑蠶強縣”之路,通過采取政府引導、政策扶持、龍頭帶動、技術推動等綜合措施,大力引導農民種桑養蠶,使桑蠶產業實現了由小到大、由粗到精、由偏到全的華麗嬗變,一躍成為富民強縣的第一大支柱產業。今年1至9月,全縣共產鮮繭2600多噸,蠶農收入達8900萬元,同比增長12%。
????面積:從僅有萬畝到7.5萬畝
????“2002年全縣桑園面積只有萬畝左右,農民人均養蠶收入85元。去年,全縣桑園面積達到7.5萬畝,養蠶量9萬多張,養蠶戶銷繭收入1.21億元,戶均1.1萬元。”蒙山縣桑蠶辦主任廖錫光說。
????自2000年以來,蒙山縣緊緊抓住“東桑西移”的有利時機,以龍頭企業為帶動,因地制宜地把桑蠶業確定為新的農業支柱產業全力加以培育,精心制訂了桑蠶產業中長遠發展規劃,為農民送資金、送桑苗、送技術,發動群眾充分利用山地、水田擴種桑園,在房前屋后擴建蠶房,致力擴大產業規模,打造桑蠶強縣,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
????經過努力,全縣9個鄉鎮有74個行政村種桑養蠶,桑園面積達7.5萬畝,有養蠶戶1.1萬戶,有26個行政村超千畝,成為桑蠶專業村,有600多戶蠶農種桑10畝以上。西河鎮、蒙山鎮等桑蠶生產重點鄉鎮還建立四個高產示范基地,每個示范樣板基地建有一個相對連片300畝的優質高產示范桑園,有效帶動了新品種、新技術的普及推廣。目前,全縣普及種植桑特優、桂桑優等產葉量高、葉質好、抗病性強的快長豐產桑樹新品種,全縣桑樹良種率達100%。同時,蠶桑種植堅持統一技術和標準化,桑園豐產栽培護理技術、施肥管理技術、適當密植快速成園等良種良法獲大面積推廣使用,有效提高桑園基地建設質量。
????飼養:從一年六批到一年十批
????“小蠶培育技術要求高,不是每個人都能熟練掌握,現在一齡至三齡小蠶都在我這里培育,有利于小蠶發育整齊、消毒防病和提高成活率,蠶農不用操心了,還能從原來的一年六批提高到現在的十批。”創辦小蠶共育示范點,向周邊蠶農優惠供應小蠶的鐘發昌說。
????蒙山縣在穩健擴大桑園面積的同時,堅持實施“科教興蠶”戰略和“優繭工程”,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蠶業技術服務網絡,實現縣有蠶業服務站、鄉鎮有專業技術員、村有輔導員,同時,經常不定期舉辦種桑養蠶技術培訓班,為蠶農做好桑蠶產前、產中及產后服務,建立良種蠶養殖基地,大力推廣應用小蠶共育、插批養殖、大棚養蠶、方格簇等新技術,不斷提高農民科學養蠶技術水平。據統計,“十一五”以來,全縣先后組織實施市級以上桑蠶生產科技開發項目6個,累計投入資金320多萬元。現在,全縣小蠶共育普及率和方格簇應用率已接近一半,助推桑蠶產業向高產、高質、高效邁進。
????產業:從一間廠到一條產業鏈
????“到蒙山投資創業,是個正確的選擇。”華虹蠶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健仁高興地說。2003年,他看準蒙山桑蠶產業的發展潛力,創新經營模式,通過企業改制并購了縣繅絲廠,在古家坪工業園區組建全縣第一家現代化的蠶絲加工企業,引進先進的捻絲生產線,擴大了生產規模,從此跨上了迅猛發展的騰飛之路。(下轉第八版)
????現在的華虹股份公司下轄華虹蠶種、華虹絹紡、華虹綢緞等八家子公司,形成了種桑養蠶、繅絲捻絲、真絲織綢、服裝銷售的產業鏈發展格局,成為廣西繅絲行業中產業鏈最長、設備最先進、綜合能力最強的綜合型加工企業,白廠絲、捻線絲、綢緞、真絲服裝、蠶絲被等產品暢銷市場,遠銷歐洲、日本、印度,去年銷售收入3.52億元。
????借助“東綢西移”的東風,依托當地豐富的桑蠶資源優勢,以及得益于優惠的招商政策和優良的投資環境,到蒙山縣投資桑蠶產業的企業迅速崛起。如今,該縣已有12家企業進入絲綢產業園,繭、絲、綢和家紡產品加工產業鏈的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特別是華虹、五豐、枕水人家、輝明、華順等五家絲綢企業,成為了產業發展的新亮點,為縣城經濟發展添彩增色。去年底才投產的五豐絲綢公司,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兩座廠房和技術研發中心,上馬有梭織機66臺、高檔劍桿織機24臺,現在每月生產真絲面料達到10萬平方米,全部銷往浙江等地,產值達5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