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梁燕如 通訊員 胡亮)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梧州市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簡稱特教學校)三年級患唐氏綜合癥的學生胡敏給愛心人士獻唱。一曲唱畢,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11月16日,市特教學校迎來獻愛心的微型企業創業者。然而,社會偶發的愛心行動,對解決特教學校目前的困境猶如杯水車薪。該特教學校負責人表示,特教學校亟待改善教學環境,如何解決特殊人群的就業問題仍需社會各界更多關愛。
?新教學樓設備少
?昨日,數名微企業主帶著鮮花、文具用品等愛心物資來到市特教學校,看望辛勤工作的教師,并給特殊兒童送上鼓勵。
?與以前相比,市特教學校的校園環境有了較大改善。學校建起一幢嶄新的教學樓,教學樓前設有小花園,“教學樓天臺還種滿了植物。”市特教學校校長胡沛潔說。
?校園環境“大變身”了,但新教學樓內的物資卻不多。胡沛潔表示,新教學樓建筑工程花費200萬元,資金來自國家西部開發特殊教育項目,但這筆款項僅夠完成教學樓主體工程建設。在施工單位幫助下,新教學樓完成了內部簡單裝修。由于經費有限,新教學樓落成后,至今未添置新的教學設備。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教學樓內的職教中心仍為水泥地面,并沒有鋪設地磚。室內僅有數張學生長桌、椅子以及陳列學生手工藝品的木柜。
?針對上述現狀,胡沛潔表示,學校方面很渴望社會各界能加大對特教工作的關注。
?特殊人群謀生難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讓特殊孩子掌握一技之長,掌握一門謀生技能”是特教學校老師的最大心愿。但由于社會缺少公益性崗位,許多特殊孩子畢業后難找謀生出路。據悉,特教學校現有學生124名。根據殘障類別,學校將124名學生分成9個班級,有4個班級是智障班,其余5個班級是聾啞班。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些聾啞兒童在職教中心內或專注地繪畫,或認真地縫制手工藝品。在眾多學生作品中,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品。而患自閉癥的黃振豪小朋友因為記憶力過人,能用電子琴彈出動聽的歌曲。對此,胡沛潔表示學校一直在大力培養特殊孩子的特長,“讓孩子有一技之長。”
?但擁有一技之長還需有“用武之地”。在這124名學生當中,有3名學生年滿16歲畢業后,因無法自謀出路,又無人看管,不得不重返特教學校。針對社會公益崗位供給不足的現狀,胡沛潔呼吁企業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崗位,“讓特殊孩子有謀生的出路。”
?其實,在為學生謀出路的工作上,特教學校也一直在努力。據悉,學校已和市內的塑料、皮具加工廠等單位定點聯系,不定期向企業輸送畢業生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在昨日的活動中,獲悉特教學校的困難后,多名微型企業主表示會繼續關注特殊群體,集結更多微型企業主的力量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