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梧州農民種植蔬菜一戶面積不過幾分田地,養豬分散到戶,養魚只在村邊魚塘,產品多是供應本地市場。如今,各縣(市)區建起了一大批蔬菜基地,江河網箱密布,生豬養殖小區化管理,產品批量銷往國內外各大市場———打爛田埂,打破傳統,實施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生產、機械化操作、工廠化管理,十年間,梧州農業初步走上了現代農業的道路。
????種植基地夯實基礎
????今年10月17日,位于蝶山區夏郢鎮鳳凰村的大自然蔬菜基地,挖掘機、播種機、耕地機隆隆作響,首批400畝菜地正播下種子,預計30多天后便可以上市第一批蔬菜。“這里是我們租用農民土地發展的3200畝蔬菜基地,全部實施機械化生產、工廠化管理,產品主要供應香港市場。”梧州大自然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鐘衛軍說。
????鳳凰村千畝蔬菜基地并非是我市現代農業的嘗新,早在2010年,廣西環逸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就在藤縣古龍鎮建起了全區第一個供港澳無公害蔬菜示范基地。此后,岑溪、蒼梧、蒙山等地的規模化蔬菜種植基地相繼出現。
????蒙山縣供港蔬菜基地由廣西億豐新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香港五豐行有限公司合作建設,種植片區分布在蒙山鎮、西河鎮、文圩鎮和新圩鎮,計劃共租地6000畝,所租田地統一規劃,運用先進的滴灌和噴淋技術以及機械化作業,全程施用豬糞、蠶沙、兔糞等有機肥,生產專供粵港澳高端市場的綠色無公害蔬果。“今年以來,基地采摘的新鮮蔬菜經過分級包裝后,以芥藍菜每公斤8元、豆苗每公斤80元的價格在廣州、深圳、香港等地的高端市場銷售,市場反響不錯。”廣西億豐新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通過土地流轉、打破田埂的發展模式,既實現了種植現代化,又讓農民收入不減。
????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規模化農業,除了夏郢、古龍、蒙山等鎮外,藤縣農民也正在探索發展新路子———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將種植規模延伸至周邊村莊、鄉鎮,集約化生產農產品,產品質量、價格都有所提高。加入合作社的農民說,合作社既指導種植,又幫助銷售,比自己單干輕松多了。
????市農業局局長覃柱材表示,在近兩三年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企業通過租地進行規模經營,農民通過出租土地取得穩定收入,此外還可以就近務工增加收入,或加入合作社直接參與到現代農業生產,取得比原來單家獨戶經營更高的收益。連片種植、規模經營目前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和亮點,使我市農業產業步上科學發展的軌道。
????開放理念推動外向發展
????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種植蔬菜,充分發揮了我市自然條件、區位等優勢,將主銷市場對準購買力旺盛,對蔬菜品質要求極高的粵港澳地區。而這,正是開放理念支撐形成的發展模式,它猶如星星之火,在我市大農業中得到不斷延伸和發展。
????位于長洲水利樞紐庫區內的網箱養殖,三年前僅有零星幾箱,如今網箱已經密布江邊。其中,宏威漁業的網箱魚已經過檢驗檢疫部門的備案,獲得出口資格,效益有望更上層樓;招商引資引進的藤縣海和種豬有限公司,從美國空運250頭杜洛克、大約克、長白冠軍新美系SPF原種豬,將提升本地的生豬發展檔次,改良生豬品種,提高產品的性能;岑溪的三黃雞、藤縣的巨東雞、蒙山的肉兔等,成為了兩廣地區遠近聞名的品牌。
????得益于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應用,我市種植業、養殖業的產業鏈不斷延伸,農產品逐漸打響品牌,走向國際市場。2011年7月引進的博信農產品有限公司和蒼梧縣400畝蔬菜種植基地獲取了相應的出口備案資格,陸續收儲冬瓜、茄子、辣椒等農產品并出口到荷蘭、丹麥等國家,打破了我市時鮮蔬菜進入歐盟市場的“零紀錄”,更打響了梧州的品牌。該公司總經理王達天認為,一個地方的農業發展只有走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的道路,產業發展才具有生命力,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梧州生態環境好、農業底子好、區位優勢明顯,按照現代農業的模式發展,有利于打開國際市場,樹立梧州農產品良好形象。
????企業的心聲,是我市發展現代農業的思路。農業、水產畜牧等部門負責人說,“十二五”期間,我市將通過一系列的扶持措施,使種植業、養殖業規模不斷壯大,其中蔬菜種植面積在2015年將達到100萬畝,品牌蔬菜種植面積超過5萬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