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日報訊(記者 梁萍 通訊員 老海林)11月17日是石橋鎮的圩集日,但該鎮培中村的群眾并沒有像往常一樣急著去趕集,而是不約而同聚集到村里的公共服務中心———這里正在舉行一場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的詩詞吟唱會。
????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廣西首個“全國詩詞之鄉”石橋鎮沸騰了,大家都在謀劃著組建農村詩歌宣講隊進村入戶,做到十八大精神全覆蓋。于是,培中村這場詩歌吟唱會應運而生。
????吟唱會不拘形式和程序,都是村中的詩詞愛好者熱情而為。看到人群聚集得差不多,村黨支部書記朱卓錦首先登場,朗聲吟誦起自己收看十八大開幕直播后有感而作的一首詩:“舉國歡呼十八大,承前啟后路光明。錘鐮更比驕陽艷,照亮小康萬里程。”
????朱卓錦被群眾稱為“不領工資的村官”。他在去年10月份當選村支書后鄭重承諾:三年任期內的工資一分不領,全部用于支持培中村教育事業的獎學活動。任職至今一年時間里,他用于支持教育事業的資金已超過10000元。同時,他組織和帶領村民群眾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所有自然村通硬化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朱卓錦表示,要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引,更好地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
????“十八大開意義長,騰歡一片滿山鄉。藍圖繪就鵬程美,善策善施百業昌……”作為土生土長的培中人,今年已經73歲的東安詩社社長熊鴻桂健步走上前臺,吟唱起新作《十八大藍圖》。熊鴻桂當過村支書、中學校長和鎮領導,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掌握得更全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真諦理解得更深刻,因而廣受村民信賴。他被推選為東安詩社社長后,又致力于農村詩詞的發展繁榮,堅持編印《東安詩刊》,大力推行詩詞進機關、進企業、進校園。目前,他正在收集資料準備編撰《東安四百年詩詞選》。
????從事家電維修的梁敏雄是放下手頭生意前來參加吟唱會的,每逢圩日他的生意都十分紅火,出門時他一再對急著修電視機的群眾表示歉意。梁敏雄說,十八大開幕以來,他天天收看有關報道,心中感觸頗多,于是作了一首《七律》:“鐮刀錘子本工農,繼往開來旗幟紅。科學發展來指引,豐盈碩果國興隆。”
????應邀參加吟唱會的石橋鎮計生站干部陳天明也不甘示弱,聲音洪亮地唱起了即興而作的《吟唱十八大》:“盛會欣開決策雄,富民強國贊聲隆。以人為本黨恩重,小康奮進萬民崇。”陳天明是一名詩歌愛好者,又是一名優秀的基層計生干部,曾經獲得過全國先進榮譽。他說,他新創作的詩歌,既有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題材,又有反映石橋鎮獲得全國示范小康鎮、全國改革發展試點鎮等“國字號”榮譽,希望這兩方面結合,能夠更加鼓舞人心、振奮精神。
????“十八大對如何進一步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指明了方向,給了我們巨大的鼓舞。”培中詩社社長潘沃鈐如是說,“我們這群老詩人也不會袖手旁觀,要真正投入到學習貫徹十八精神的實際行動當中。”
????吟唱會上,受熱烈的氛圍所感染,大家是你方吟罷我登場,盡情抒發內心的喜悅,交流學習十八大精神心得,笑聲片片,掌聲陣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