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歐蕾蕾 孔妮)從12月18日起,2012年梧州市“窗口部門服務績效群眾大評議”活動進入A組部門現場評議階段。在昨天進行的市體育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兩個部門的評議中,民生熱點及目前我市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成為了現場評議代表和網友們提問的重點。而兩個評議部門的領導對于現存問題不回避,積極分析解決方式的態度,也得到了評議代表的肯定。
????“薄弱環節我們應該承認”
????“請問我市體育事業的經費是多少,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對于本次現場評議的第一個受評部門,評議代表絲毫沒有客氣,以公開經費這一犀利的問題,拉開了對市體育局進行評議的序幕。
????而在隨后的評議中,評議代表的問題則集中在對我市群眾體育場所建設,及群眾性體育事業發展的關注上。從“公益性體育設施的建設”,到“體育場館資源共享”,從“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到“機關干部的身體素質提高”,圍繞“全民健身”這一熱點問題,對市體育局進行連番的發問。
????在回答評議代表關于我市公益性體育運動場所數量少的問題時,市體育局黨組書記徐相池坦言,按照廣西區體育總局人均1.5平方米的運動場所的規定,我市人均0.4平方米的比率確實偏低。同時,針對代表提出體育資源共享和公益性體育資源運用的問題上,市體育局局長馮建中也坦率地承認,雖然目前體育局管轄內的大較場、水上游泳場、八中游泳場每月最后兩天向市民免費開放,但我市的單位體育場地向公眾開放僅30%,學校體育場地的開放僅50%,這兩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大家指出的問題,確實是體育工作存在的一些薄弱環節,我們應該承認。”馮建中說。而市體育局的領導在回答問題時能正視自身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的態度,也得到了不少評議代表的肯定。
????評議結束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馮建中表示,通過當天的評議,讓自己知道了群眾對于體育健身場地的熱切需求。體育部門會重視這次評議的意見,會把市民群眾對體育建設的需求作為工作的目標和重點,大力地發展群眾體育活動,加大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市民的身體素質。
????“很尖銳也很迫切”
????與上午緊緊圍繞全民健身之一話題有所不同,在當天下午進行的對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評議中,評議代表所提出的問題則涉及到城市規劃建設的方方面面。
????“我市一些住宅小區停車位不足,特別是在商業中心要停車就更為困難了。現在,我市的機動車越來越多,停車位少的情況應該如何解決”、“城市街道一直存在路面開挖——修復——再開挖的循環情況,造成了市民不便和財務浪費,在城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能否做好規劃,以避免重復開挖呢”……停車位、道路重復開挖、違章搭建、房價等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民生話題,成為了評議代表向市住建委提問的重點。
????“很尖銳,也很迫切。”對于評議代表提出的問題,市住建委主任韋俊說到。在回答時,市住建委的領導也沒有采取回避的態度。住建委副主任楊立程從政策的制定,到舊城區規劃立體停車位,再到新城區住宅在做好住戶停車位配套建設外,還需拿出部分地塊用于社會人員車輛停放等多個方面,講解了住建部門對于解決我市停車難問題的具體方案和做法。而針對城市路面重復開挖的問題,他也現場做出回應。
????評議代表現場打分
????在評議現場,市體育局和市住建委分別接受了由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及基層群眾、民主黨派人士等40多名評議代表和網友的提問,現場作答并接受評議代表打分。昨日受評部門的評議結果現場公布,其中市體育局的現場評議滿意度為91.39分,整改情況滿意度為89.29分,市住建委的現場評議滿意度為92.48分,整改情況滿意度為90.07分。現場評議今天將繼續舉行活動第三、四場評議,市人社局和市地稅局將接受代表的現場提問和打分。
????評議全程通過梧州零距離網、梧州電臺、梧州電視臺、西江在線網等媒體進行同步直播。
評議問答摘登
大較場建六層樓留體育場地
民主黨派評議代表:聽說大較場有被征用的可能,這意味著社區的體育運動場地將日益萎縮,請問市體育局是否考慮要將大較場提升成為多功能公共體育運動場所,將大較場這一個體育運動場地保留下來?
體育局:梧州市確實是有將大較場升級開發的考慮,但是開發大較場,一定要補回一個體育運動場地,如果不補回的話,那就不開發。目前正在進行三沖整治,一方面就是考慮在三沖填平之后,在那里建立一個新大較場;另一方面大較場開發以后,要繼續保留體育運動場所。根據設計,大較場要建設六層樓,第五、六層都用于開展體育項目活動,足夠我們的需求。對于大較場的開發升級問題,要實行先建后拆。
健身路徑由城區管理
評議代表:健身路徑平時是怎么進行維護和保養的?如果損壞了怎么辦?
體育局:屬地保養,健身路徑屬于哪個城區,便由哪個城區來監督管理。如果健身路徑損壞了,就找所在地方的文體局反映情況。健身路徑一般保修三年,三年內損壞了,就由廠家拿配件負責進行修理,三年后損壞,就由市體育局出資修理。
修路與鋪管線同步避免“拉鏈路”
零距離網友代表:目前城市街道一直存在路面開挖——修復——開挖的循環情況,請問在城市規劃與建設時能否做好規劃,以避免重復開挖?
住建委:關于路面開挖這個問題,涉及的因素比較多。有的馬路下面以前是沒有管線的,是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有的是路面下面要鋪設電力、給水、排水、電信等管線,管線不同,鋪設時間不同。而有的是因為城市發展快速,要鋪設新的管線,或者會有一些管線要進行搶修需要開挖路面。諸如各種原因,而出現了路面要開挖的情況。采取措施如下:在鋪設一條道路的時候,住建委會在事前發布通告,通知有關管線的單位過來,讓要在此路鋪設管線的單位與鋪路建設同步進行管線的鋪設,否則5年內不再開挖路面。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鼓勵非開挖技術。新區建設的時候,所有的道路和管線鋪設都要同步建設。
麗港附近將建十層立體停車場
民主黨派評議代表:現有的小區停車位不足,同時商業中心區也存在著停車難的問題,請問住建委對今后小區、商業中心區域的車庫建設有什么規劃和管理?
住建委:有車族越來越龐大,一到節假日,車庫、路邊停車位都停滿了汽車。停車位不足所涉及的因素包括政策 、規劃、管理方面的問題。目前措施有:要出臺一個有關停車設施建設和管理的規定。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利用空閑的地方建設車庫。建筑物在新建擴建時候做到三個同時,同時設計、施工、驗收。目前采取了一些措施,對建筑物的配建標準有所提高,以前住宅配套是每一戶0.2個車位,商業的是0.5個車位,這個標準放在現在明顯是滯后的。現在住宅的要求是每一戶0.4個車位到0.5個車位。現在不少工程報來的方案達到了每一戶0.6個車位和每一戶0.7個車位的標準。在麗港香港城附近將建設一個立體停車場,計劃有十層,可以停放300多輛車。新區建設地塊配置的停車場,除了滿足住戶和商戶的停車需求,而且還要建設一部分公共停車位對社會開放。
記者 孔妮 歐蕾蕾 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