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2013年的第一個晚上寒冷而熱鬧,這是市民享受悠閑假期的時刻,但也是本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最忙碌的時刻。元旦之夜,記者搭乘梧州市救助管理站的巡邏車,與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員一起尋找、探訪那些需要幫助的流浪人員。
????加大尋覓流浪者的力度
????1月1日晚上20時,梧州市救助管理站夜間巡查開始行動。根據(jù)日間的巡查記錄,得知梧州學(xué)院附近有一個流浪者不愿回救助管理站,巡查人員首先開車前往該處探查。
????“找到了!”一名巡查人員喊道。在一家銀行自助營業(yè)廳的門口,流浪者用一席舊被和幾個蛇皮袋做成了簡易地鋪。那是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人,蛇皮袋里裝著他的鍋碗等物品。老人接過大家遞來的面包和水并馬上食用。詢問之下,工作人員又皺起了眉頭。原來,這位老人連自己的姓名都說不清楚,只說自己來自河南,還說并不是無家可歸,堅決不愿意跟工作人員返回救助站。
????接連勸說了十多分鐘,老人依然不愿離開。梧州市民政局社會福利事務(wù)科副科長張耀輝表示:“老人意志清醒,也知道自己不能進銀行營業(yè)廳內(nèi)睡覺,所以只在外面打個鋪蓋。然而這并不能御寒,他不愿進站過夜,而我們也不能強制救助,只能為他送上必需的物資。”
????隨后,救助巡邏車又馬上出發(fā),趕往有流浪者居住的幾個“老地方”。據(jù)了解,自元旦前接到有強冷空氣使我市氣溫持續(xù)走低的通知后,市救助站、市福利醫(yī)院和市社會福利院等多個相關(guān)部門均加大了救助的力度,將救助車的日常巡查增加至一天四次,夜間巡查是專門尋找流浪漢,并勸說他們?nèi)胝居∷薜摹?/p>
????給乞討者送上物資
????在市八中的公共汽車站附近一片空地上,有一個十平方米左右的垃圾池,上面搭著幾塊破布,這也是一個流浪者的留宿地。路燈下,工作人員發(fā)現(xiàn)垃圾池邊上一團突起的“物體”,這是一個被附近居民稱為“洪七公”的流浪者。據(jù)悉,他白天輾轉(zhuǎn)于百花隧道等各處乞討,晚上則睡在隧道附近。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每次遠遠看到救助站的車子立刻就跑。救助站人員為他準備了食物和厚棉被等物品,卻一直送不出去。這晚也不例外,巡查車還沒停穩(wěn),他就拖著身上的衣物跑開了。
????之后,在麗港廣場附近,工作人員也找到了一些神智較為清醒的乞討者。那是一名穿著單薄的流浪者,拿著一包垃圾坐在廣場的椅子上。“冷嗎?去救助站睡一晚上吧。我們有些包子和水,你先吃一點嗎?”“不冷。”“我有家。”無論怎樣詢問,男子均簡單對答。看著赤裸雙腳的流浪者,工作人員送上嶄新的休閑鞋。然后工作人員再試圖幫流浪者套上加厚棉衣,他便拒絕了,拖著自己的包裹離開。
????據(jù)統(tǒng)計,元旦當天,市救助站全部工作人員放棄休假,出動救助車巡查11次,走訪了云龍大橋的橋墩下,河西防洪堤的幽暗處,停工的建筑工地……在大同路口、外貿(mào)大廈、西華毛巾廠等多處發(fā)現(xiàn)流浪漢,對不愿意進站求助的人員給予食品、水、衣物和棉被,并對其中一名流浪漢的情況予以報警,最終把流浪漢送到福利醫(yī)院處理。
????(西江都市報記者 陳素雅 通訊員 邱宗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