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都市報訊(記者 陳素雅)日前,梧州發布入冬以后的第一次藍色寒潮預警,在如此濕冷的天氣下,梧州福利院的孩子過得還好嗎?穿得暖嗎?記者為此專門進行了探訪。
????在梧州福利院,我們了解到,針對近段時間天氣持續寒冷的情況,市兒童福利院早已提前為院內的孩子購置了棉衣、鞋襪、大衣等防寒保暖物資,并安排護理人員24小時值班,保證熱水、空調、電暖器等設備設施24小時供應充足,確保孤殘兒童溫暖過冬。
????教室空調“加足馬力”
????因為大都身患殘疾,梧州市福利院大部分孩子在院內由專職的老師負責教學。
????1月5日下午,室外寒風冷雨,但記者一走進市兒童福利院兒童樓的荔枝班內,便感受到一股暖流撲面而來。班內的孩子們全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衣,養育室里的睡床也墊上了厚床墊,并增加了厚被子。正在上音樂課的孩子們看見外人到來,不停招手歡迎,下課后還走到室外走廊上來回蹦跳,扮鬼臉。
????“這群孩子一看到有外人來探訪,便非常活躍。”在市福利院當幼兒教師多年的李慧介紹,院內的兒童年齡大小不一,最大的已經超過9歲,最小的只有幾個月大,孩子們按照大致年齡被分到櫻桃、荔枝、蘋果三個班進行教學。這些孩子們大多有身體缺陷,抵抗能力差,因此照顧起來要特別細致。
????“福利院的每間房都安裝了空調,但是經過—段時間的使用,有部分區域供熱效果不是很好。為此,我們還專門安排了工作人員對空調位置進行了調整。”李慧表示,雖然工作比較辛苦繁瑣,但看著這群孤殘兒童在教師們的悉心呵護下健康成長,再累也值得。而為預防小朋友感冒,福利院除了為孩子們添置御寒衣物和設備外,也補充了一些日常備用藥物,調整菜譜,以補充增加營養。
????模擬家庭情暖寒冬
????“我媽媽做的飯菜可好吃了。”“我身上的毛衣是姨媽幫織的,溫暖牌。”到了17時的放學時間,三十多名戴著絨線手套、雷鋒帽,套著小袖套的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沖出教室跑回“家”,因為他們的“家人”已經準備好了可口的飯菜。
????目前,在梧州市福利院,參與“新和家園”和“愛心陽光村”家庭項目的共有9位“愛心媽媽”。他們把家搬到市福利院里,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顧“家”里的孩子,一般每個家庭有3~4個孩子,吃喝拉撒全由“爸爸”“媽媽”照顧。白天“爸爸”出去工作,看護孩子的重擔主要落在“媽媽”身上。這些孩子身體都有缺陷,護理工作一點都不能馬虎,“媽媽”們除了在身體上給予照料,還要在精神上給予關懷,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家的溫暖。
????記者隨著腦癱孤兒“小粉紅”(化名)回到她的模擬家庭,當時室外溫度已經接近3℃,但開著空調的室內溫度計卻一直保持在12℃以上。回家后,小粉紅甜甜地與“媽媽”曾阿姨問好,然后自覺地坐在特制的小木凳上小便。正在做飯的曾阿姨解釋道:“小粉紅因為患有腦癱,換季時特別容易生病,偶爾還會大小便失禁。我們就教會她,每天回家和上學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上廁所,不要把衣服尿濕。這幾天雖然冷,但是她卻很堅強地熬了過來。”
????此時,一陣陣濃濃的蘿卜牛腩香味在兒童樓內飄蕩。根據市福利院規定,福利院兒童的膳食每餐不能少于兩肉一素一湯,以確保孩子營養全面攝入。每個媽媽會根據自家孩子的身體和健康狀況烹飪食物,日常飲食大多以清淡的軟食為主,多選擇煲、蒸、煮的方式。冬天之后,她們還注重在日常膳食中加入了紅棗、枸杞等藥材,色香味美的菜肴很好地滿足了孩子們的胃口。
????還需社會更多關愛
????“2003年以后,福利院的孩子們得到了 ‘半邊天’基金的支持,因此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隨著基金逐步轉型,要維持目前福利院兒童的生活水準還需要社會的大力支持。”雖然孩子們生活的近憂不成問題,但梧州市福利院副院長李冰則想得更多更遠。
????據了解,目前負責福利院兒童日常教育、生活的,共有十多名教師、七個模擬家庭。他們的工作經費、兒童設施等投入,每年至少有六十多萬的費用由“半邊天”基金全額支付。但從2013年開始,該基金的投入將逐年遞減,直至2015年全面停止。而目前,區內福利機構供養的孤兒每人每月發放1000元的補助,只能基本滿足其生活所需。一旦基金項目資助期滿,隨著教師和“愛心父母”的撤出,對這群渴望與其他正常孩子一樣上學,一樣擁有 “父母”疼愛的孩子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與此同時,記者還從該院工作人員中獲悉,由于院內的兒童殘疾程度普遍偏重,因此在這樣的寒冷天氣里,院里還缺乏尿布、大齡兒童衣物、消毒碗柜等,社會熱心人士如果想為市福利院的小朋友奉獻愛心,可以與市福利院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