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了,拿出自己的水杯喝點水;累了,墻角屋檐下坐上幾分鐘。連日來低溫寒冷天氣,讓許多在路上行走的市民加快了腳步,但露天工作的環衛工人們還在堅守自己的崗位。
????“如果能有地方加點熱水”、“如果能有地方換件衣服、歇歇腳”……連日來,記者采訪了多位環衛工人。雖然采訪對象不同,但他們都有以下樸素的愿望:希望能建個休息站,能有杯熱水喝、坐下來休息好了再繼續掃街清垃圾。
????路樹屋檐下是歇腳處
????元旦以來,梧州市的最低氣溫一直在3℃左右徘徊,最高溫度不過8℃。
????歐陽大姐是負責清掃新興一路的環衛工人,雖說只有五六百米,但工作量不小。“每天在這幾百米的路上來回掃,要走四五十趟。”她凌晨4點半就開始工作,一直要持續到中午才下班。
????記者問她平時都在哪里休息。“一般累了是在路邊的樹下坐一會兒,下雨了就在旁邊商鋪的屋檐下躲一下。”歐陽女士說,在自己的清掃路段內,幾家商家都比較熟悉,下班時就把清掃工具寄放在一家商戶處,有時在商家門面外的座椅上坐一會,但一般都不會到店內休息。
????連日來,記者于中午1時許在新興一、二、三路等主要路段走訪,發現多數環衛工人都是坐在路邊樹下休息,也有的靠在路燈的燈桿下休息。
????喝杯熱水成了奢望
????負責新興二路一路段保潔的徐師傅一邊喝水,一邊跟記者聊天:“我這是塑料杯子,不保溫,冬天喝的是冰水,夏天喝的是熱水。”劉師傅調侃的語氣中透著無奈。
????連日來,記者和不少環衛工聊天了解到,喝水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難住了不少環衛工。“我腸胃不好,冬天冷,帶的水冷得快,我就盡量少喝水。”一位環衛工說,“雖然商戶都很熱情 ,但總在人家店里要水喝,去多了也不好意思。”
????“我跟對面一家店鋪說好了,每次沒水了允許我去他店里倒一點。”負責新興二路某路段工作的王師傅告訴記者。
????連日來的嚴寒,不少商鋪的店面內都開啟了暖空調,但記者觀察發現,沒有一位環衛工人坐在商店里休息。
????雨天時,環衛工人們雖然身著雨衣,但長時間的戶外勞作,難免有雨水滲進衣服里。“雨天就到屋檐下或其他避雨的地方站一下,身上都是雨水,不好進別人店里休息。”
????“我們到商家店里休息,熟悉的商家不會拒絕,但是因為我們整天在路面上清掃垃圾,身上灰大,坐商家店里時間長了也影響他們的生意。”環衛工劉師傅的話,道出了很多環衛工“不愿”到商家門面內休息的原因。
????設置專門休息站有點難
????記者從市環衛處了解到,目前,梧州市有環衛工人1400余名,每天工作需要自帶飲水。天熱時,各城區政府會送一些綠豆湯等消暑飲品,但是確實存在沒有固定休息點的實際情況。
????“我們現在就是將公廁和垃圾中轉站的附屬房間作為環衛工的休息站。”蝶山區環衛站一位負責人表示,由于蝶山區城區發展比較成熟,公廁和垃圾中轉站數量較多,因此,這些地方已經全部用來作為環衛工的休息站。雖然地方狹窄,基本能滿足要求。但因為環衛工工作地點較分散,僅集中在幾個公廁設置休息點,還是滿足不了多數環衛工的需求。
????長洲區環衛站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萬秀、蝶山是老城區,轄區內公廁數量多,但長洲區內只有三所公廁,遠遠不能滿足300多名環衛工人休息的需求。此外,紅嶺新區建成以后,大量的學校、單位遷入,長洲區的保潔面積達到了200多萬平方米,至今卻未建設垃圾中轉站和休息站,這讓許多環衛工人感到十分不便。
????他還介紹,目前沿街門面商鋪十分飽和,如果要在沿街位置專門給保潔員設置休息站,基本上沒有空間。而搭建活動板房,也必須經過住建、市政等相關部門的審批。
????記者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2005年,建設部出臺了《城鎮環境衛生設施設置標準》,其中第五條規定,在露天、流動作業的環境衛生清掃、保潔工人工作區域內,必須設置工人作息場所,以供工人休息、更衣、洗浴和停放小型車輛、工具等。
????西江都市報記者 曾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