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鐘啟文撿到了錢,然后歸還失主,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好事多磨”的過程,讓鐘啟文覺得,做好事“挺難”,要證明自己“是個好人”也不是一件易事。
???西江都市報9日第三版刊登了《做好事的“尷尬”》的報道后,連日來,記者通過深入調(diào)查了解,發(fā)現(xiàn)該事件過程仍有許多未見報的細節(jié);而由該事件引發(fā)的讀者方方面面的思考,乃至觀點的碰撞,也一直沒有停止。
????事件回顧:
????1月9日,本報第三版以《做好事的“尷尬”》為題,報道了市民鐘啟文撿到1300元現(xiàn)金并歸還失主一事。誰知,他因此度過了擰巴而又無奈的一天。報道引起了不少市民的關(guān)注和深思,下面記者對事件過程再次進行梳理。
????從事件開始到結(jié)束,鐘啟文共過了五關(guān):一是自己的道德良心關(guān);二是別人提出“分錢”的利誘關(guān);三是旁人質(zhì)疑關(guān);四是自我“防范”關(guān),亦可稱為“反誣風(fēng)險”關(guān)———他出于自我“防范”,擔(dān)心失主不承認還錢一事,讓對方寫下收據(jù);五是舉報關(guān)———第二天,他不得不向警方“自證清白”。
????▲至少3名旁觀者勸“分錢”
????1月7日17時許,文瀾市場門口的地上躺著一疊百元鈔票。這錢首先被附近一家水果店老板發(fā)現(xiàn)并撿了起來。經(jīng)清點,有13張100元,還有一些20元、10元和幾角的,共1300多塊錢,與鈔票捆在一起的還有藥費單等票據(jù)。
????“這輩子第一次在地上撿到過這么多現(xiàn)金。”水果店老板有點六神無主,覺得這錢是“燙手山芋”。隨后她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動作———把錢丟回了原地。
????這時,旁觀的人增多。摩的司機鐘啟文是第二個將錢撿起來的人,并將“燙手的山芋”揣進了口袋。鐘啟文表示,當時他覺得,藥費單包著錢,這很可能是一名病人急需的“救命錢”。
????接著,有旁觀者勸他不要多管閑事,將錢扔回地上,稱“無論是失主撿還是別人撿,都與他無關(guān)”;還有的人提要分錢,“撿到的,又不是偷的搶的,干嗎要還?”
????據(jù)鐘啟文回憶,當時他至少與3名旁觀者發(fā)生爭執(zhí)。他不停地解釋,自己會聯(lián)系失主,親自將撿到的錢歸還。
????對鐘啟文說的話,個別旁觀者不相信,認為這只是鐘啟文想“獨食”的“緩兵之計”,還說:“你只是一個摩的佬,每個月的搭客錢也不會超過1300元。如果你不分錢,就報警!”
????▲還錢不忘寫“收據(jù)”
????種種閑話讓鐘啟文難受,但他依然堅持將好事做下去。17時45分,鐘啟文依照藥費單上留下的電話號碼,聯(lián)系上了失主的家人。然而對方卻表示自己并不了解此事,等失主回家問清情況后再回電。
????此后兩個多小時,對方一直未回復(fù)電話。這讓鐘啟文覺得難熬,回到家里也心不在焉,只是希望回復(fù)電話的鈴聲盡快響起。他說:“這種等待讓人焦急、難受。”
????20時左右,鐘啟文再次給對方去電,才得知對方無法回復(fù)的原因是記錯了自己留下的電話號碼。
????核實了80多歲的失主梁日宏說出的金額數(shù)目、票據(jù)與自己撿到的東西吻合后,鐘啟文說:“大爺您年紀大了,出門不方便,我好人做到底,直接將錢給你送上門吧。”于是他驅(qū)車十多分鐘,上門歸還錢財。
????錢財失而復(fù)得,讓失主梁日宏十分高興,當場拿出一條香煙酬謝鐘啟文,“表示一下心意”。鐘啟文謝絕了,只是要求梁日宏寫下收據(jù),復(fù)印身份證并簽字作實。
????鐘啟文向記者解釋:“當時我在想,防人之心不可無,老人家記憶力不一定好。如果第二天他忘記了,到時又來要錢,我就有口難辯了。”
????好事做完,鐘啟文心情大好,約上朋友飲夜茶。席間,鐘啟文笑著對朋友說:“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對方寫下收據(jù),明天我拿給別人看,證明我是清白的……”
????鐘啟文的好心情并沒有持續(xù)多久。
????21時,電話鈴聲響起。通話中,角嘴派出所民警表示有市民舉報鐘啟文私吞撿到的錢,希望他第二天到派出所協(xié)助調(diào)查。
????通話完畢,鐘啟文的心情由好轉(zhuǎn)壞,一夜未眠。他回憶說:“很生氣,沒想到真的有人報警了。”
????▲派出所內(nèi)“自證清白”
????1月8日上午,鐘啟文走進角嘴派出所,配合民警做了詳細的筆錄,提供了失主住址、名字和電話號碼等信息。民警溫和地告訴鐘啟文,這是按照程序辦事,希望他以后拾到物品,第一時間交給民警處理。
????失主梁日宏向警方證實,自己在逛市場時確實弄丟了妻子的看病錢。鐘啟文撿到錢后及時告知,還上門歸還,這讓他們夫婦倆非常感激。梁日宏表示,鐘啟文是個好人,希望大家不要冤枉他。
????在派出所待了一上午,事情總算得到解決了。角嘴派出所民警表示,市民撿到物品或現(xiàn)金時,應(yīng)第一時間撥打110,并將物品交給民警,以免產(chǎn)生不必要的糾紛。這樣做也能防止類似“撿錢分錢”的騙局,民警會想辦法聯(lián)系失主將物品歸還。
????“一個人做好事當好人,難道不是天經(jīng)地義的嗎?為什么還是有人不相信,還要報警?”經(jīng)歷這件事情后,鐘啟文覺得自己助人為樂的樸素信念正受到挑戰(zhàn)。
????他說,當自己走出派出所大門時,覺得身心俱疲。
?
????各方看法:
????陳愛文
??? (退休干部):
????有人提出分錢,有人認為鐘啟文想獨吞錢財而報警,這完全是一種漠然、趨利、甚至是貪婪的心態(tài)。
????鐘啟文歸還錢財時,還得“步步為營”,包括要求失主寫收據(jù),怕被別人誤會。這種情況說明了現(xiàn)在助人的成本、風(fēng)險、恐懼值都提高了。
????因善良行為而遭受非議、誣陷,甚至因此引來麻煩。在這樣一種道德環(huán)境之中,難以要求人們向善行善。
????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想做好人,而是做好人的同時,或許會為自己帶來意外的煩惱,這可能是人們?nèi)彳浀男淖兊迷絹碓綀杂埠屠淠木壒省?/p>
????周 靜
????(梧州市公安局蝶山分局民警):
????鐘啟文做了好事,這是無可置疑的。但他的處理方法有待商榷。
????他撿錢時有不少旁觀者,但旁觀者并不清楚他真實的想法是什么,也沒有人親眼看到他還錢了。旁觀者唯一看到的,就是他將錢全部拿走了。
????他不報警,就意味著要自己承擔(dān)周邊群眾的誤解,也就意味著要承擔(dān)旁人報警后必須經(jīng)歷的一系列“麻煩”,除非沒人看到他撿錢。
????這事還是交由警方處理較為妥當。“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邊……”這首兒歌至今依然管用。
????陳 茂
??? (房地產(chǎn)公司負責(zé)人):
????我們公司的員工都看了這篇報道,還一起議論過。對這件事情,大家有一個統(tǒng)一的意見:好人的定義應(yīng)該是在不傷害自己利益的時候,能幫別人一把就盡量幫,或者損失自己一點利益能給別人帶來更大利益時,毫不猶豫地去做。從這一點看來,大家都佩服鐘啟文。
????對做好事反而遭別人報警這一點,大家認為是現(xiàn)在的社會誠信度降低造成的,即人們不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和理解。
????黎品豪
??? (南堤派出所民警):
????我為鐘啟文捏了一把汗。他獨自處理事情時有一種不確定的風(fēng)險,如同一個不定時的炸彈,隨時會引爆。
????一是他可能遭遇上“撿錢分錢”的騙局,這種騙局已在我市多次出現(xiàn);二是萬一失主認為錢數(shù)不符,好事就可能會變成麻煩事等等。
????如果撿到的錢財金額少,鐘啟文可以考慮由自己歸還。但撿到如此大金額的錢財,他應(yīng)該求助警方,這樣既可以保護失主錢財,也可以保護自己。
????譚愛云
????(沁怡六堡茶合作社負責(zé)人):
????對大道理,我懂得不多。但在這件事情上,我認為鐘啟文是做善事,做好事。對民警的說法,我認為具體問題應(yīng)具體分析。既然能夠在最短時間內(nèi)歸還失主的話,為啥還得讓派出所轉(zhuǎn)交呢?要知道他撿到的錢可能是別人急需的“救命錢”。
????做好事可能會遭遇各種麻煩,但我們不能因此而退縮,甚至放棄做好事,否則大家的道德觀念會越來越差。對那些說三道四的人,我只想說一句,難道雷鋒做好事是為了得到回報?黃繼光堵槍眼是為了當將軍?
????盧 明
??? (梧州市委黨校副教授):
????鐘啟文做的是好事,傳遞的是一種正能量。他是個高尚的人,這與文化程度高低無關(guān),與收入多寡無關(guān)。只要堅持自己的良心,完全不必理會旁人的議論和質(zhì)疑。
????目前梧州是一個開放的、積極向上而又多元化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大部分人是向善的,心態(tài)是向上的。在這件事情中,或許提出分錢、質(zhì)疑鐘啟文的人確實有,但我相信那只是少數(shù)。
????梧州需要更多做好事的人,這樣才能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氛圍。
????有人認為撿到錢財應(yīng)求助警方。
???
????記者手記:
????好人應(yīng)受尊敬
????而不是懷疑
????采訪中,記者向21名來自各階層的受訪對象詢問了同一個問題:怎么看待做好事卻遭遇尷尬這件事?
????幾乎所有的受訪者都肯定鐘啟文的做法。還有受訪者認為,鐘啟文安貧樂道,助人為樂,這種精神在現(xiàn)代社會里是難能可貴的。
????為什么鐘啟文卻因此遭遇尷尬?大部分受訪者認為,誠信的缺失令人們彼此戒備,甚至導(dǎo)致一部分人以惡意去揣測別人做好事的動機,不相信還有不求回報助人為樂的行為。
????確實,因為對他人缺乏信任,不少人做好事前會顧慮自己是否會惹上麻煩;另一方面,也很容易令人對自己的價值觀產(chǎn)生懷疑,難以長久堅持做好事。
????這同樣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但思想道德教育和誠信教育還未跟上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步伐。
????在這方面,政府大可考慮健全助人為樂的激勵機制,營造好人受羨慕、受尊敬的社會環(huán)境;發(fā)動公眾、媒體合力弘揚正氣,褒獎善舉。只有這樣,做好事的人才不會有顧慮,才能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社會風(fēng)氣。
????能夠在道德框架下解決的問題,又何必用冰冷的程序或法律破壞道德的柔情呢?社會道德和誠信體系的建設(shè)或許任重道遠,但值得我們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