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來臨,區別于以往的是,我市不少學校布置給學生的作業是制作新春賀卡、幫父母做家務等
學做科學小實驗、寫春聯、制作春節小賀卡、幫父母做家務……寒假期間,梧州市不少老師為學生特別布置了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拓展創新思維的體驗式、實踐式的特色寒假作業。
“實踐作業”拓寬視野
1月27日,梧州市民藍健洋陪同孩子來到新華書店,為了就是找有關寫春聯的書籍。他告訴記者小孩今年讀六年級了,孩子說老師布置了一項作業,就是和父母一起寫春聯、貼春聯、讀春聯、品春聯。“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在尋找和閱讀有關寫春聯書籍的過程中,還對春節傳統習俗小故事產生了興趣。”藍健洋說,放寒假前,還擔心孩子會不會變成“脫韁野馬”,而老師布置的這項特色寒假作業,孩子樂意做、喜歡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老師對寒假作業的布置不再是書面做題,而是更多的關注學生的興趣點,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寒假生活中快樂的體驗、快樂的學習。梧州市文化路小學的老師讓學生在寒假生活中,看一部科技方面的電視節目,看一本科技雜志,學會做一個科技小實驗。大東路小學的老師讓學生結合春節,自制一份“新春賀卡”、小工藝品等新年禮物,培正小學要求學生關注家鄉變化、走走攝攝,同時每天堅持一小時的鍛煉。
梧州市文化路小學的韋校長告訴記者,以前學生最主要的寒假作業是書面寒假作業,如今老師對寒假作業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就變成了多讀多體驗多想為主的實踐性寒假作業。讓學生在完成“特色寒假作業”的過程中,能夠鍛煉思維、拓寬視野、培養動手能力。
“體驗作業”學會感恩
除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有部分老師所布置的寒假作業則突出了孩子愛心的培養和感恩。放寒假這些天,市民吳女士意外地發現,原本頑劣的兒子小文不僅沒出門“閑逛”,而且在家做起了家務,還向她提出要到社區幫忙打掃衛生。原來,這是錢鑒小學布置給學生的特色寒假作業,讓每位學生為社區做好事,做父母的小幫手做家務。錢鑒小學校長王婷說,學生主要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平時有很多熱心人士曾多方面幫助過他們。設計這項作業,目的是通過活動促進學生實踐活動能力的提升。通過給社區做好事,讓他們也能盡自己微小的能力回饋社會,讓他們懂得感恩。
此外,文化路小學要求學生在寒假中進行一次慰問,而慰問的對象是家附近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一位老師表示,關注弱勢群體,就是培養學生的愛心,而幫父母做家務,則要學生能夠通過與家長的互動,在勞動中體會家長的辛勞,同時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激與祝福之情。
老師布置的習題式作業學生每天只需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去參加實踐性的寒假活動。此外,學校方面還發給每位學生一張《學生假期活動記錄表》,學生須認真的將每一次活動時間、地點、完成情況填寫在上面,還要求家長配合,監督、支持、指導學生一起完成“特色寒假作業"。 |